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这是3月17日早晨的马关边境一线。绵延的边境线上,群山似磅礴的水墨画,浓浓淡淡一直到远方。小村庄错落有致地镶嵌其中,人家院子里腾起袅袅炊烟,有人在阳台上晾晒刚洗好的衣服,有人收拾农具准备上山干活;再远一点的金厂镇,街道上车来人往,人们不慌不忙地修路建房、买菜做饭……更远的一座座城市里,人们又开始了平凡琐碎而又热气腾腾的一天,生活着、快乐着、烦恼着。
没有人知道,就在两天前,一个叫刘勇的人倒在了强边固防一线。他和队友们所守护的,正是身后这一派烟火人间。
一
3月15日,是刘勇来边境卡点值守的第9天。
刘勇是云南省广电局马关中波台的一名职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分派给单位的值守点是金厂镇老寨行政村丫口寨严管点。第一批队员值守结束后,作为轮换的第二批强边固防队员,刘勇踏上了去边境一线的值守之路。不是不挂念家里,小儿子才7岁,刚上一年级,作业都还要靠他辅导,但是想想那么多人都奋战在一线,自己没有理由不去。
和他一起搭档前来的,是台长陈彬。两个人都是知天命的年纪,很谈得来。两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边境线上的丫口寨,茫茫群山没有尽头,两人内心都震撼了。和他们一起值守卡点的,还有附近村子派来的两个村民,穿着迷彩服,黑黑瘦瘦的,话不多,但干起活来却格外认真。两个村民总是说:“你们城市里的干部都来了,我们是本地人,哪能不好好守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城市里的“干部”和两个边境村的群众,处得像兄弟一样。刘勇喜欢做饭,每次都要多做两个菜,让两个农民兄弟吃饱。
回忆起3月15日那天的事,陈彬还觉得有些接受不了:“一切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值守第9天,带来的菜该烂的都烂了,只剩下耐存放的土豆和白菜。一起值守的村民一大早从家提了一块腊肉来,说中午可以炖腊肉吃。大家高兴极了,商量着下值后去挖一些竹笋,春天的笋子鲜嫩,配上腊肉味道是一绝。
当天晚上的值守是陈彬和刘勇一起。别看已经是春天,可卡点的夜晚还是寒气重重,雨雾缭绕。两人烧了一堆火,在寂静寒冷的夜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偶尔有车辆经过,他们要上前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放行。
深夜12:20,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往住处走。两人用手机打着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坑洼不平的路上,四周静悄悄,大家早已经进入了梦乡。
两人在宿舍门口分开,准备各自休息。“我对他说,明天早上我6点起床去卡点,你多睡会儿,到时候你来换我。可我才上床不一会儿,他的电话就打来了,我一看时间,12:46。”接通了电话,刘勇却没有声音,这样持续了22秒,陈彬也没多想,以为打错了。可3分钟后,敲门声响了。陈彬有些奇怪地打开门,发现刘勇就站在门口,戴着一顶毛线帽、穿着一双凉拖鞋、身上套着一件短袖T恤,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很不好。
刘勇站在门口对陈彬说:“我胸闷,你有没有降压药?”陈彬觉得很奇怪,前两天村医路过时才帮他们量过血压,他还记得刘勇的低压是79、高压是,怎么可能高血压,需要吃降压药呢?但他还是找出药给刘勇,又转身拿了一瓶水准备递给他。这时,刘勇突然摔在地上,脸色发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陈彬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坏了,赶紧把刘勇抱在怀里,拍他的脸,急急喊道:“兄弟你怎么了?”怀里的刘勇虚弱地说了一句:“彬哥,高血压的人要平躺!”随后就失去了意识……
凌晨时分,万籁俱静。丫口寨村小组组长熊金明的手机却一直响个不停,老伴拍醒他:“电话一直在响,怕不是有什么事?”熊金明睡意蒙眬地接通电话,陈彬在电话那头急急说:“赶快过来,出事了!”
医院急救中心的电话也响了,陈彬在“我们一个强边固防队员急需抢救,请你们马上派人过来。”可是当夜雾大,还下着细雨,从县城过去最少也要1个多小时。县医院急救中心回复说,已经转给金厂镇卫生院过去抢救,救护车会医院。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斌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一边交代陈彬要一直做心肺复苏,医院尽快安排抢救。
马关中波台副台长王军此刻也接到了电话,陈彬交代他,立刻带着单位几个人过来支援……
40多分钟后,金厂镇卫生院的救护车来了。做了必要的抢救措施后,凌晨2:30,医护人员把刘勇运上救护车,医院赶去。陈彬放心不下,想要跟着救护车一起去,但指挥部打电话给他说,现场还需要有人留守,他得留下来。
医院的同时,他的家人也从文山赶来了。妻子已经哭不出声了,7岁的小儿子一直在问:“爸爸怎么了?”
虽然医护人员竭力抢救,但刘勇最终还是没有睁开双眼,就这样离开了。面对哭得快要晕厥的妈妈,小儿子吓得拉着妈妈哭,一个劲问:“我的爸爸怎么了?我的爸爸是不是死了?那我以后去上学,别人说我没有爸爸怎么办?”妈妈搂着他哭着说:“孩子,你就对其他同学说,我的爸爸是强边固防队员,他是抗疫英雄!别人就不会说你了!”
二
刘勇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温柔贤惠,儿女乖巧懂事。
知道他要去守边,妻子表示了极大的支持。“我一直跟他说,为国守边是大事,我们小家的事是小事。既然国家需要,我们就应该顶上去!”“我曾经问过他怕不怕?他说,工作这种东西如果怕还怎么干?”说起丈夫的点点滴滴,妻子陈咏兰泪流满面,“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别人吃苦。”
女儿刘威彤不愿意相信爸爸就这样没了。去年才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还没有好好让爸爸享享自己的福呢。就在几天前,爸爸还给她打电话说,等从边境卡点回来,要和妈妈一起去看她,煮饭给她吃,因为他和妈妈太想她了!
小姑娘哭着说:“你们不知道,我的爸爸有多好!小时候去外面打秋千,要排好长的队,回家后爸爸就做了一架小秋千给她;想吃汉堡,放学走出校门口,就看见爸爸提着买好的汉堡笑眯眯地等着她;家里买的新车溅了一车泥,一问才知道是路上碰到背着柴的老奶奶,不忍心老人大雨天走远路,把老人和柴一起用新车拉上送回家了……”太多太多,在成长路上,是爸爸用爱与善良为小女孩撑起了一片幸福的天空。
整理爸爸遗物时,刘威彤在爸爸手机相册里发现了一张随手写在纸上的菜谱,顿时泣不成声。“这张菜谱我知道!爸爸那天本来有人约他去吃饭,但是他没去,说要留下来给和他们一起值守的两个村民做饭。他总说,人家已经放下手头的活计过来守卡了,就不能让他们再饿着肚子……”
刘勇是单位的老同志了,很多年轻人都当过他的徒弟,包括现在的副台长王军。1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军来到单位,懵懵懂懂,对业务工作一窍不通。刘勇带着他,一点一点告诉他要怎么做。中波台的工作枯燥单调,坐在机器前值班,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20出头的大小伙,正是爱睡觉的年纪,有时夜班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刘勇看见了就会把他叫醒,笑眯眯地说:“你去睡吧,这里我看着就行了。”年轻的王军有时候也会有些好奇:这么枯燥的工作,勇哥竟然干了那么多年,怎么干下来的?后来关系处熟了,刘勇会跟他感慨:“别看我们这个工作默默无闻,没有人知道,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还是得靠这些广播信号,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这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意义。”
在刘勇的单位宿舍里,有一本学习笔记,工工整整地写着学习记录和体会,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是一名普通职工,但也应该向党员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单位、对社会遵纪守法的诚实工作者。”
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沿着刘勇生前的足迹,来到他几天前守护的边境一线。天高地远,宁静安详,现在还是疫情防控期间,还有很多人在这绵延的边境线上值守着、付出着。
在刘勇曾经值守过的丫口寨严管点,两名村民正在卡点值勤。他们是刚刚轮换到这里的,不知道这里之前有一个叫刘勇的人值守过。他们说,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村民们就这样轮换着巡逻、值守,已经两年多了。想出去打工也没去,因为要守边,人走了,就没有人守边了。
两个村民说,他们不认识刘勇,但知道他是单位上派来的干部。这两年来,有许许多多这样单位上派下来的干部,和他们一起守边、执勤,他们心里别提多踏实多高兴,“有他们带着我们干,我们就有信心了!”
采访后记:刘勇是个什么样的人?几天采访下来,记者发现,他就如芸芸众生的你我一样。他是单位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勇哥”,他是家里温暖万能的“丈夫、爸爸”,他是朋友眼中好脾气的“老刘”。他爱健身、爱骑行、爱天文,他喜欢帮助别人,他会在值班的漫漫长夜和同事一起用烤火器烤两块豆腐……瞧,他就是这样的普通、这样的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国家需要时,默默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是的,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刘勇,以及强边固防一线许许多多队员们,就是这么平凡,就是这么伟大!
(文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窦文金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刘瑞满鑫张磊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陶永顺罗孝学)
(编辑:曾炜炜排版:向传帅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