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州筑牢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筑牢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文山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

强边固防,国之大者!位于祖国西南边境的文山州,与越南毗邻而居的三个边境县个抵边村(居)民小组分布在公里的边境线上。文山州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边境疫情防控全过程,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史知史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在边境一线践行使命担当。“我们脚下是前线,身后是祖国,强边固防有我,请党中央放心!”文山州广大党员干部发出铮铮誓言。

五级联动,织密边境防控“安全网”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文山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以强边固防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疫情不退、我们不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思想自觉,持续扛牢压实强边固防政治责任,确保人员、物资向边境一线持续倾斜,依靠人防、物防、技防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州委把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作为“1号工程”强力推进,为了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由州委书记、州长带头履行包保责任,多次下沉边境地区调研指导强边固防工作,协调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装备,有力推动了边境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承包边境段的“段长制”。建立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包保责任制,实现管边控边到每个村小组,甚至到每块界碑及边境小道。村民实行“五户联防、十户联控”防控体系,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有效对边境一线出入通道设卡封堵管控,在重点区域实行无间断巡逻防控,全面织密边境防控网络,坚决扼制疫情跨境传播。

由于边境线上没有天然屏障,急需物理防控措施及时跟进。在了解到文山州的实际需求后,中国中铁西南区域总部第一时间向广大职工发出号召,短短一个小时内,近名焊工积极主动报名。8月26日,51名电焊工携带施工设备进入麻栗坡县边境一线施工现场展开工作。8月28日,第二批50名电焊工携设备奔赴马关边境一线参与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也应文山州委、州政府工作请求,派遣了82名焊接专业技术人员驰援麻栗坡县强边固防工作。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曙平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在滇央企,我们责无旁贷!”

文山州、县两级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为边境疫情防控“同心公益”活动6期,共为边境捐赠电风扇、桌椅、凉席、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累计余万元,有效地为边境疫情防控补充了急需物资。

临危受命,筑牢祖国南疆“新长城”

当前,管住边境、守好国门是文山州第一大事、第一工作、第一职责、第一任务。当州委、州政府发出号令,全州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从文山各县市各岗位聚集到边境一线,与边境干部群众一起,守国门、护安全。在守边的日子里,他们耐住寂寞、忍住辛苦,积极探索管边控边新办法,创造“土洋结合”新方式,筑起了更加坚实的边境防线。

今年4月,文山州选派了名强边固防工作队员,充实到3个边境县41个边境村(社区)开展工作。7月下旬,文山州从文山、砚山、西畴、丘北、广南5个县(市)驻村工作队,抽调名队员组建“强边固防突击队”,奔赴边三县支援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从单位职工到驻村工作队员再到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工作角色一转再转,队员们的心态却是转岗不转本色。他们临危受命,舍小家顾大家,奔赴祖国边境一线,为国守边。

黄正章是丘北县医疗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5月中旬,他被抽调到丘北县曰者镇出水寨村委会驻村,接下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接力棒”。正当他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干得如火如荼时,再次接到了被抽调到边三县支援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的使命。他毫不犹豫,欣然答应。“知道很艰苦,但我觉得这个很值,这是我们守土的责任。”黄正章说。

“这里气温都在30度以上,晚上热得睡不着,蚊虫很多,喷杀虫剂也不管用。但是,我觉得可以克服。”麻栗坡杨万乡哪都村卡点值守人员邓天俊讲述了他在卡点的生活状态。邓天俊是州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原本在丘北县曰者镇出水寨村驻村。7月20日,邓天俊被抽调为“强边固防突击队”的一员来支援麻栗坡。来到卡点后,邓天俊迅速转换角色,投入新的“战斗”,“我本来也是麻栗坡县人,能成为强边固防突击队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守好这里就是保护好我的家,我会继续奋斗,做新时代担当有为的年轻人。”邓天俊说。

胡献浩是州委办公室派驻麻栗坡县天保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在苏麻湾卡点有一位62岁的苗族老党员陶兴武,从去年疫情以来,老人已经在卡点值守了多个日日夜夜,虽然他的家离卡点不足1公里,但连续值守3个月他一次都没有回过家,这让胡献浩深受感动。“我在文山当了12年兵,我也深深热爱着文山这片土地,虽然现在我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本色不能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不能忘。现在我是强边固防工作队员,虽然基层很辛苦,但我们不怕吃苦。”胡献浩说。

战地课堂,坚守防控一线“不漏学”

马关、富宁、麻栗坡是文山州的三个边境县,如何用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强边固防扎实开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漏学”、确保党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掉队”?三个边境县给出了出色答卷。

麻栗坡县探索提出“将支部建在卡点上”的思路,在疫情防控卡点成立卡点临时联合党支部,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小组,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党史、强边固防政策知识学习。党委班子成员利用夜间巡逻时到卡点适时组织以新时代“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上党课活动,在乡内动员老党员到卡点讲授“党史故事”“边境战斗故事”等,不断强化值守人员思想认识。在边境一线开设“流动党课”,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麻栗坡县各级党委(党组)和县级机关各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下沉到各自挂钩的疫情防控卡点,与驻守在一线的执勤同志一起,举行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走边关、唱红歌等主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疫情防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麻栗坡的做法很快成为文山边境线上的有益经验,边三县迅速在疫情一线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个,成为“战地”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心骨。

富宁县把“读书班”前移到疫情防控卡点,由卡点值班人员每天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进行分享授课,卡点值班人员轮流主持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活动,重点围绕指定书籍,开展以交流学习、诵读经典、分享感悟、个人授课等学习方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动力。

马关县探索边境疫情防控“战地”课堂,疫情防控卡点值守的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党史,同时在网格区推广“五分钟微课堂”,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巡逻路线上时常能见到戴着耳机、扛着国旗的巡逻队员,那是党员在巡逻路上,通过党史学习教材有声书收听党史学习相关内容。“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贯彻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是我长期的工作任务。巡逻路上十分枯燥,群众间话题变得越来越少了,我通过收听党史学习教材有声书,跟巡逻群众讲讲党中央的政策,讲讲党史国史,群众听了也十分受用。”卡房脚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王有龙说。

麻栗坡县杨万乡党员张文秀、李广芬牵头成立苗族妇女疫情防控突击队,带领苗族妇女给执勤卡点值守人员洗被套,洗衣服,晒棉絮,打扫卫生,积极引导群众学党史、悟思想、闯新路、齐致富。

争当先锋,实现固防兴边“两不误”

马关县边境线长公里,边境线上山高坡陡、林密树深,许多路段人迹罕至。巡逻队员每次巡逻,都是一边走一边开挖巡逻道,一边砍下荆棘丛,一边蹚过黑河水……从地图上目测仅有3公里的巡逻线,用脚步在深山河谷、悬崖峭壁、陡坡塌方中一步一步丈量却需要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最前沿就是最前线,困难从来吓不倒我们,因为守好边境线就是守好国门,守好国门就是守好我们的国家!”这是马关守边人发出的肺腑之言。

马关县小坝子镇小坝子村,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有一支巡逻队到边境号界碑方向巡逻。这是由党员、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按照每十户组建一支队伍的“十户联防”办法,小坝子村共组建了23支这样的巡逻队。来回十多公里的边境线,他们已经轮流巡逻了40多天。一直以来,马关县边境村寨始终践行“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采取“十户联防”的方式,各卡点每天24小时坚守,由点连线,由线带面,助力强边固防,成了守护国门的先锋卫士。

麻栗坡县八布乡东油村委会今年4月试行“集资守卡”。以“村组户”三级动员“第一步”、村民自治实施“第二步”、集中培训管理“第三步”、定岗定责与联动服务“第四步”、值守和发展兼顾“第五步”的群众自治“五步法”,以“按户或按人出资,固定人员守卡”为核心,着力解决大部分外出务工群众两边跑、两边兼顾的难题,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

距离中越边境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的富宁县大坪村,以村小组为单位,将5至8户划分为一个微网格,推选出名网格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网格化边境防控治理格局,全村户村民轮流值守在4个卡点,一天也没有耽搁。

在祖国绵延的边境线上,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淋,“守牢、守死、守住边境防线”是他们最大的使命。

(供稿:文山州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编辑:董飞排版:尹颖审核:梁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