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缪欢文/图)央视一套播放的乡村剧里总是村容整洁、景美人善。“双节”来到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方知,很多时候生活更高于艺术。
马洒是壮语“纸马”的意思,因村里人擅长纸马舞,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得名马洒村,去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阔大却素朴的西门楼而入,齐整的土黄色杆栏民居因伴山环水之势,错落地显现着壮乡风格。家家门前种草养花,溪水从门前清浅而过。
一些人家的门口上书“新时代文明之家”,还有家训: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敢为人先;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马洒村委会张书记介绍,这是今年7月村里切实推进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举措。选了5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人家评为新时代文明之家,他们或因非遗技艺传承,或因一家出了7个大学生,或因返乡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等而成为一方榜样。
村前的神蛙广场是村民的活动场所,亦是游人和摄友最爱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传统“三月歌圩”欢乐唱起;六月“锦壮红饭节”,难得一见的纸马舞、手巾舞跳起;每到周末,绣球抛起、篝火燃起……
逛累了,“甜小筑”的壮族招牌菜不能错过。屋檐下的舂米杵刚舂完一拨粑粑,石臼里还留有紫糯米的香气。用细碎柠檬叶拌的凉鸡、凉鸭,柠檬叶包着的牙签肉,才染出的的花米饭都让人欲罢不能。双节这些天还有平时的周末,这里都是爆满。
村落里异常洁净,只有风的气息,完全颠覆了过往对乡村的认知。张书记介绍,村里的牲畜在远处集中喂养,就连村里的老人都好奇,怎么现在苍蝇都没有了。
古树、古井、古屋、古亭、古匾、古乐,古韵悠悠,老汉赶着牛车从眼前走过,屋前院子里正在晒刚收的稻谷,有景,有意,有生活,这才是美丽乡村休闲游。
为了让游客有更多丰富的体验,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在村外的森林里开发了丛林探险、七彩旱滑、儿童水上乐园等项目。
“水与小院”,是马洒村唯一的民宿。因当地人商业意识淡漠的本真生活态度,老板贺灵风未能租得连片宅院,于是四个院落散落村子各处,也因此收获不一样的村景和风格。若非一些时尚元素,“水与小院”1号院就混融于周围民居里了。
民宿老板贺灵风说当初这幢旧屋最让他动心的是一堵夯土墙,这是裸色的时尚、最直观的乡愁。民宿就应该是民宿主的性格气质和当地原生生活的融合。早晨拉开窗帘,隔壁院子的阿妈趴在土墙上笑笑的看你,喊你来家里吃饭。
贺灵风说本来马洒不太适合开民宿,离城太近,朋友笑说在这喝醉酒都能走回城里去。但是,这里不露声色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打卡,双节期间,因满房而无法预约。
广场后的街上,一处在建工地显出不一样的气质,沿街一列土墙,墙上是老旧的格子窗,左右两幢古旧的壮族杆栏式屋楼,后面却是一层悬空的玻璃房。这是马关县文化馆馆长李哲将原在马关县城的“壮刻刀农民版画专业合作社”搬迁至此。李哲深爱民族艺术,她在广南的老村寨里收购了两栋民居,原样还建到新址。一幢老屋做茶室,一幢做陶艺工作坊。玻璃房则提供为数不多的几间住宿,下面的长廊要展示当地传统手工艺刺绣、木雕等。合作社原先以马关农民版画为基础,来到马洒后,李哲想结合更多当地的民族特色,做些民族工艺衍生品的开发。
马洒是马关县最大的壮族聚居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内容丰富,侬人古乐、银器制作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人,马关县文旅局副局长袁愉说,曾经建议他们做些尺寸缩小的手工艺品,不过老匠人们很遵祖训,非说要做能用好用的东西才行。今年底,李哲的合作社就要开门迎客了,想来再过些时日,她当会带动马洒村民族工艺衍生品的开发。这条稻鸭鱼田、十里荷塘前的街,也许就是未来的网红打卡艺术路。
袁愉说,马关县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一直注重挖掘、保护各地的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积极实施“旅游兴村”战略,着力打造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双节”期间,马洒村、小马固新寨村、罗家坪村、都龙口岸、八寨花坝子等线路受欢迎,差不多有5万人来马关感受乡野之趣。
编辑沈艺
审核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