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山之干革命性举措打造现代化边境小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文山州有公里边境线,3个边境县、42个边境村,13万边民生活在边境一线。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要求,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为目标,以“六个现代化”为导向,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跑起来、冲起来,统筹整合项目资金8亿多元投入42个边境村建设,麻栗坡县天保村、马关县半坡村、富宁县下寨村等一个个边民富、边境美、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正串珠成线,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锦绣河山,成为中越边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做法

突出“红”与“绿”,打造党建强、环境美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向42个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名,推动县乡村各级党组织书记把小康村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紧盯不放。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建好“边疆党建长廊”,深化“国门党建”,许多群众自发用石头堆砌出国旗、党旗、“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图案,成为网红打卡点;许多边民家中神龛上不挂“天地国亲师位”,而是自发挂起伟人领袖画像,边民的国家、国土、国民、国门意识不断增强。坚持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宁县、麻栗坡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马关县成为省级示范县,有13个抵边乡镇、42个村成为州级示范乡镇、示范村。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小康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把乡愁美景、民族特色、边境风情与现代化充分融合起来,修一条路、架一座桥、盖一幢房子,都把生态理念融入进去、做出美丽来。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开展“一人十树”“一村万树”行动。大力推进五级书记带头扫地,实现了从最开始的“发动不起来”到现在的“停不下来”的华丽转变。

突出“美”与“富”,打造产业兴、生活好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坚持“绿就是美、美就是富”理念,实行“村庄景区化”建设,42个边境村全部按3A级以上景区打造,使村庄变景区。扭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利用八角、茶叶、水果等特色产业资源,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麻栗坡县扶持发展龙头企业23家,培育打造“一县一业”魔芋种植基地余亩、一体化生产线3条,产值万元。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咖啡、坚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投入余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7个。马关县聚焦“绿色食品牌”产业,推进以砂仁为主的“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41万亩,带动13个乡镇5.2万户21.1万人增收致富。富宁县将八角产业列入“一县一业”进行培育,发动群众发展热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业,推动群众持续增收。

突出“新”与“特”,打造基础牢、边疆稳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紧扣小康村建设6类19项指标,印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导手册》,以直观的图文形式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对标排查个自然村的建设短板,制定“一村一方案”,推动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坚持以强边固防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全贯通建成物理阻拦设施和抵边联防所。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将39.4万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41.6万名干部群众值守在边境一线,成功创建14个强边固防示范村,党建引领强边固防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推进“点亮边境线”工程,研发出“一部手机守边关”平台,重构提升边境管控体系,打造强边固防2.0版。今年以来,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5.8%,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5.84%,偷渡、走私基本杜绝,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崭新时代。

让边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麻栗坡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扫描

自全州开展现代化小康村建设以来,麻栗坡县以“让边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要求,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建好美丽家园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指示要求,把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作为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来抓,由25名实职处级领导率队组成驻点工作组驻村蹲点,与乡、村干部一同现场办公。依托资源优势,紧扣功能定位,制定完善“一村一方案”,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小庭院、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广场”。共规划项目个,计划投资7.03亿元,已完成建设个,完成投资2.16亿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弘扬“老山精神”,创新推进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年,麻栗坡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沿边乡镇、1个沿边社区、21个沿边自然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两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被评选为“云南省美丽村庄”。

过上幸福生活

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诺言。依托麻栗坡县乡村振兴示范园,加快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县一业”魔芋产业全产业链,同步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香椿、辣椒、草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猛硐瑶族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健全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探索“企业+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金融+基地”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融资贷款,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产业带动就业,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实现群众在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量化上的“三增收”。突出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将乡村旅游作为边境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年,全县边境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万元,25个沿边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达13个,边民收入增加。

守好一草一木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守边的信心和决心。创新“1+3+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推广麻栗镇盘龙小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天保经验”等做法,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深度融合,天保镇天保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坚持以强边固防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七个不发生”目标,推进物防技防人防相统一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投入资金3.78亿元沿边境线建成铁丝网、抵边联防所,安装监控探头。建立“5—10户联防+1名干部挂钩”联防联保机制,在年强边固防1.0版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强边固防2.0版,增加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管控好“网外国土”。升级边境防控措施,设立了一二级严管区,将全县划分为一二三级缓冲区,层层防守管控。成功创建13个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数量在全省边境县(市)中排名第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抓实“党建+”强引领,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选优配强个村(社区)名“两委”成员,实施“减岗增薪”和大岗位制改革。抓实“铸魂工程”,在9个沿边乡镇(农场)、25个沿边村(社区)规范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成立天保国门党校和25个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点,推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党建引领建好家园

——富宁县田蓬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扫描

富宁县田蓬镇辖20个行政村个村小组,有4个抵边行政村83个边境村小组,总人口6.25万人。自全州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田蓬镇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聚焦短板弱项打牢乡村基础

群众高涨的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是富宁县田蓬镇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最强的动力。在党员的示范带动和村民群众的自发参与下,田蓬镇采取“抓点、连线、带面”的思路,编制完成“一村一方案”,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全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村庄串户路、入户路及“两污”设施等,全面补齐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目前,全镇4个抵边村的道路、饮水、用电、通讯、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聚焦阵地建设打造边疆党建长廊

田蓬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建好“边疆党建长廊”,讲好爱国戍边富宁故事,筑起坚固的“红色城墙”,不断夯实“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抵边村小组成立党支部,选优配强46名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同时,发扬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带领群众全力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组织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引导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人员回乡发展。选派名熟悉村情、专业素质高、统筹能力强的干部共同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边境村的基层阵地更加坚实。

聚焦强边固防筑牢边境防御

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对全镇抵边村(组)实行镇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和网格长包户的工作机制。组织31个县级挂包单位、余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余名民兵和边防员驻守边境一线,切实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划定边境一级、二级严管区域,积极发动群众推行落实“十户联防”承诺和举报奖励措施,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全面构建边境疫情防控“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控格局。建牢物理阻拦设施,构筑起强边固防和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建强技防监控网络,建成全镇强边固防指挥部总调指挥中心,对边境一线区域进行全天候视频巡逻监控、调度指挥。建成使用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技防设施,全面提升抵边村的智慧化查缉能力。目前,全镇“一网管全域”智慧管控模式初步形成。

聚焦一村一品实现民富村强

坚持“一村一品”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八角、中药材种植、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群众多元化增收。在上寨村,采取“支部组织、党员办社、政府扶持、群众入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参与中药材种植,率先在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千万元,全村共同富裕。在龙哈行政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辐射带动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实现肉牛年出栏头,年销售收入万余元。在庙坝行政村大力发展草果产业,按照“合作社+基地+群众”的发展模式,带动0余户群众种植林下草果,全村种植草果2万余亩,挂果1万余亩,经济收入达余万元。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项目,实现4个抵边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聚焦环境治理展现“国门风采”

田蓬镇把人居环境整治写入村规民约,把“建设绿美家园”上升为村民共同意志,建立完善村小组保洁制度、“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晾晒制度、“卫生先进户”评比制度,凝心聚力打造“最美边关”。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由镇村组三级书记带头,开展“扫地”活动。试行“户清、组扫、村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通过新建一些农村集中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桶,安排专职人员定时清运垃圾,实现各村垃圾日产日清。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村组环境。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户因地制宜打造“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广场”,围绕农村公路,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目前,全镇已打造以下寨行政村上寨村、龙哈行政村牛棚村、田蓬行政村沙仁寨村、庙坝行政村和平村为“示范廊带”的3A级边境旅游长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改善,全面提升了各村“颜值”,展现了“国门风采”。

全民参与全力以赴

——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扫描

年以来,马关县围绕村庄景区化的理念,通过“点线面”融合推动,稳步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传承守边精神,三代人接力守边的“云岭楷模”熊光泽,让红色文化进入罗家坪村;一心一意跟党走,将“共产党万岁”镌刻在深情守护的张家湾村……各具特色的村寨正成为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道路上的一道道靓丽风景,边境地区逐步呈现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坚持高格局高站位抓推进

马关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组织民族宗教、农业农村科技、交通运输、乡村振兴等部门深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村寨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规划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现场办公会、座谈交流会等10次,讨论审定12个行政村“一村一方案”规划、各重点村规划方案等。

坚持聚焦重点抓推进

建设好美丽家园。印发《马关县乡村振兴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导手册》,以直观的图文形式对建设的内容、标准、方式等进行规范,组织和发动群众做好“减法、加法、乘法、除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符合村情的“户五小”,即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村两小”,即小景观、小广场;“五化”,即亮化、美化、绿化、净化、文化,提升村组人居环境,全覆盖打造美丽村庄。维护好民族团结。坚持“党建+民族团结”双推进,把提高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创建目标,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守护好神圣国土。全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提升管边控边能力,形成“百名民兵轮换支边、千名干部轮流守边、万名群众轮值护边”的守护边境格局,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管控防控体系。

坚持资源整合抓推进

人员统筹整合。采取领导挂村、单位联村、队员驻村方式,高格局推进建设,做到全过程有人统筹、组织、协调、推动、督促。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召集乡贤能人,整合多方面智慧,建设美丽乡村。资金统筹整合。坚持“专项资金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市场主体资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思路,努力破解资金困难瓶颈。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群众的金融支持力度。要素统筹整合。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土地、能耗、环保、林地、水保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有序推进。

坚持强化机制抓推进

建立健全工作高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工作汇报、会议机制、工作调度、信息报送”等制度。制定下发《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实施方案》《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分解》等文件,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12名处级领导包乡(镇)、多家单位挂镇联村、33名队员蹲点驻村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项目推动机制。根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实行项目建设清单化,推动落实“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法。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周报制度,科学规范项目建设计划;严格执行工作派单制度,限时解决建设问题。细化下发《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标指导标准(参考)》,发出7次《任务派单表》,做到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清楚、标准要求清晰、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机制。对照6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做实12个行政村“一村一方案”,科学设置项目建设计划。

坚持发展产业为先抓推进

做活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山水田园、人文景观、民族特色、红色历史等资源,突出“生态、边境、民族”等元素,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挖掘地方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留住田园乡愁。按照“一村一特色、村村有看点”的原则,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元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国门党建示范村、强边固防示范村、社会治理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把每个村庄都建设成为具有标识度的景区景点。做优特色产业。以“二产理念、三产思维”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行动。以“绿色食品牌”为导向,狠抓中药材、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销转型升级,打通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挥好集体经济凝聚群众的功能。

(文山日报记者综合)

(编辑:徐珺排版:向传帅审核:侯佑琴终审:资云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