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7日,一向狂妄自大的清政府委曲求全、被逼无奈的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正式激发了全国人民内心的热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看看当时那个丧权辱国的场面,勿忘国家耻辱。
甲午中日战争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外加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导致洋务运动被迫终止,也导致清政府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选择签订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一战,不仅毁掉了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更是李鸿章一生的耻辱。直到李鸿章得知自己即将去签订条约的时候,他意识到,签订这份条约才将是自己最大的耻辱,熟悉外交事务的自己,不得不听在日本晚辈伊藤博文的摆布,不得不为了大清政府满足日本人不可理喻的条件。
平海战役、黄海战役接连失败以后,主和派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意识到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大清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启用弈忻任命其为主持总理衙门,弈忻亲自出面主张屈服,请求西方列强参与调停。然而贪心的日本人并没有接受调停,在他们的眼中,中国肥沃的土地的价值远远大于清政府投降可以带来的利润。11月初,拉大的战线让人口较少的日本无法聚集战斗力,再加上战争对国内经济等方面的巨大损耗导致日本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外加清廷恐“龙兴之地”遭到铁骑的践踏,再次请求美国驻华大使出面调停。驻华大使以及日本人一看这是个绝佳的坑清廷的一个机会,于是便接受了调停的提议。
李鸿章首先清政府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的国书文字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字样,日方认定二人授权不足,与国际谈判的惯例不符,于是拒绝与他们谈判。并提出换人前来谈判,甚至暗示清廷派恭亲王或者李鸿章。年3月4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直奔日本马关。
抵达日本马关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代表日方提出条件:在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这个苛刻的条件清政府自然无法答应,日本也以“清政府根本无意停止战争”为由再次挑起战火发动战争。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时隐藏起了觊觎我国台湾的企图,向李鸿章隐瞒了当时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后再逼清廷就范。经过多次谈判,日本人无理取闹的条件根本无法让李鸿章答应,谈判就这样一次次失败,在中国的土地上战火还在持续燃烧。就在这时,转机来了,一个对清廷、对李鸿章极为有利的机会正在悄然接近。
3月24日下午4时,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突然李鸿章遇刺。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静,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西方列强本就不喜日本的崛起,更加不喜日本人强行在大清的土地上与他们分一杯羹,于是一个个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场谈判。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