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花带做得太漂亮了,路过都想多看两眼。”
“你看见没有,他们寨子的花台是用以前拆房子留下来的烂瓦片盖的,我们也可以学一下。”
“家家门口都栽着花,看着就心情好。”
……
马关县坡脚镇嘎迪村里,一群人激动地谈论着嘎迪村的美丽变化。大家眼睛不停张望着,不时指着旁边的花台让朋友看,语气里满是欣羡。
他们是来自马白镇下寨村委会坝委村小组的村民,一行14人在村小组长陆建明的带领下,特意来到嘎迪村参观学习。嘎迪村打造出的精美花带和家家户户独特的美丽庭院,让大家心神向往。“出来看了马白镇、沙尾冲、嘎迪村、山车村这些地方,觉得嘎迪村的花草绿化、美化弄得特别好,我们要向他们好好的学习。”
陆建明还惊喜地发现,最初对于绿化美化村庄还摸不着头脑的村民们,现在积极性格外高涨,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大家一番商量后,目前对于本村的建设也有了初步打算。“回去发动大家根据村子的特点设计,把我们自己的村寨环境搞起来,初步是想让每家每户都栽些花,路上也种一些花草,管理好,让我们的寨子山清水秀的,让它完完全全的洁美起来。”
乡村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嘎迪村在小广场上设计的建筑,以古朴简约的风格、别致的造型,吸引了不少眼球。小广场上,随处可见前来打卡的群众。
在具有标志性的嘎迪村建筑下,马白镇下寨村委会坝委村小组村民陆永孝正在拍视频发抖音,在镜头里展示着嘎迪村美丽景观的她,脸上的灿烂笑容十分具有感染力。“没想到农村也可以变那么好看,发抖音给外面的人看看,我们农村也是好地方。回去我们也要把村子建得漂漂亮亮的,让大家都来玩。”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嘎迪村因地制宜,在乡村建筑设计上,充分运用传统土基房的元素,在注重其美观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更赋予了它“乡愁”的味道。
说起最初的设计理念,马关县坡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应龙感慨着说,因为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整个坡脚镇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尽管群众已经在石头缝里都栽种了庄稼,但条件仍旧艰苦。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群众生活逐渐好转起来,达到了小康生活。如今的嘎迪村,已经完成了乡村从贫穷到漂亮,从以前的群众不愿意动,到现在动了停不下来的转换。“嘎迪村小广场的建筑设计,正是源自于脱贫攻坚的时候,为了让群众有一个安全稳固的住房的理念而设计出来的,让大家留下脱贫攻坚的记忆,同时也为了让嘎迪村的群众能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所以设计了以前农村土基住房的建设造型,就是为了留住乡愁,留住乡情。”
嘎迪村在设计村广场时还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搭建了古色古香的凉亭,既能遮阳,又能避雨。目前,经过嘎迪村干部群众齐心打造的小广场,集休闲、娱乐、打卡为一体,周边的村民们从此多了一个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回忆起过去的艰辛,年过八旬的孙恩翠止不住地感谢。年,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她家拆旧建新盖起了新房,现在的住房既安全又敞亮。她家门口正对的地方,就是嘎迪村小广场,出门一抬眼,就能看到标志性的“乡愁”建筑。“以前我们住的那些土基房没有留下照片,我就跟几个小重孙讲,让他们看看门前那个景观,我们老一辈都是住这种土基房子,现在新房子盖得好好的,我们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自深入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实施“一村万树”和“十棵树”工程以来,嘎迪村渐渐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每天,孙恩翠都会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和路过的村民唠嗑,一起聊聊村子今天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村子今天变一点,明天又变一点,变得越来越漂亮,天天都有人来玩,我们生活越来越好过了。”
“嘎迪”,意喻着“雀鸟多的坝子”。嘎迪村通过多种有效举措,把乡土注入村景,把乡愁融入村色,把乡情沁入村民。我们相信,嘎迪村将会越来越美,生态也会越来越好,一定会成为一个雀鸟纷飞的美丽家园。
来源:视听文山责编:古朝明审核: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