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能四好”让群众从“不想干”到“我要干”
——马关县坡脚镇大讯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
大讯村隶属于文山州马关县坡脚镇,全村共有农户33户人,整村四周耕地林地环绕,农户居住较为集中,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连片资源利用,建有55立方米“大三格”1个,尾水用于还林还地。昔日的大讯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为改变“脏乱差”难题,大讯村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坚持绿美乡村建设“面子”“里子”一手抓,以“一会二议三约”实现生活污水治理自建、自管、自用,让如今的大讯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先后获评“州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
治理模式
大讯村通过先进带后进(典型示范带动)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采取“连片+单户”资源化利用模式,发动群众自建共建治理污水,让绿美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亮点做法
能带动,党建引领作用好。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广泛发动。通过群众会议“带”。以村小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召开群众会,广泛宣传动员,统一群众思想,激发群众动力;通过组织结对“带”。立足实际,采取班子成员包村、指导员到户指导的方式进行结对带村、结对带户,指导工匠和群众对照规划实施污水建设;通过先进典型“带”。采取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逐户动员、逐步突破、逐项实施、逐一清零的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格局。
能发动,群众内生动力好。积极构建“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建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动员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投工投劳折算资金4.65万元。组建“施工组”。采取“工匠+群众”的模式,把村内工匠人员进行技术分组带队,采取流水作业方式,多队同时开工、相互协调配合,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共组建砖工队1支,管道铺设队2支,沟渠开挖队2支,实际投入资金8.9万元,与定额预算相比节约27.74万元,户均综合治理单价为.3元;组建“互助组”。采取以村小组为单位,青壮年带头,男女搭配、老少结合组建互助组,把村小组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有效解决劳动力、工程量等差异问题。组建“指导组”。将行业主管站所按照分片包村负责的原则指定技术指导员,采取“会议讲解+现场教学+行业部门指导”的方式,主动帮群众作规划、作指导,既参考规划布局示意图,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现最好治理效果。
能推动,技术标准指导好。结合大讯村处于山区半山区,四周耕地林地环绕、房屋坐落较为集中,属于非环境敏感区中的小型村庄的实际,认真研究规范要求,因村施策,研究出“连片+单户”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将冲厕实行先入小三格再到大三格处理,将炊事、洗涤厨房污水经隔油池过滤后进入管网治理,畜禽粪污采取干湿分离、尿液过滤进入小三格发酵后直接用于还田还地的模式分类施策治理,方式灵活、经济适用,村内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群众看不见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
能联动,利益共享成效好。制定《大讯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制度》,将污水设施建设及运维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实行分段负责,在引导家家户户“每天一清理”和管好责任区的基础上,由7名党员带头组建了7支志愿管护队,每队有4人,一月一轮换,定岗定时巡查管网、清掏污泥,真正做到让治理设施“看着管用、用着实用、长期能用”,人民幸福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原标题:《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马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