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皆兵亮剑合围兄弟组团硬核

社会面全面清零!

第一批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名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

——4月19日,马关县“4·08”疫情前线指挥部连连传来“好消息”。

乘胜追击,“亮剑”合围,病毒成“笼中困兽”。

前方战报再传:

——截至4月23日,又有名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

——组团前来驰援的砚山、西畴、丘北、麻栗坡、曲靖等兄弟战队圆满完成任务,陆续撤离!

……

“4·08”疫情来得突然。这是一场空前大考,更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仗、硬仗。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马关战“疫”进入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候,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持续发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用细之再细、实之再实、严之再严、快之再快的举措落实好疫情处置各项工作,打响了疫情防控歼灭战、阻击战。

这一仗,我们全民皆“兵”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疫情当前,没人能袖手旁观。病毒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

29名省级指导组专家、名州外“兄弟”、名州内“兄弟”、名医护人员、1名民警辅警、名隔离专班人员、50名新闻宣传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歼灭病毒,打赢城市保卫战!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有人挺身而出。红马甲、绿马甲,他们向险而行,义无反顾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没有固定身份、没有专职岗位,但也和工作人员一样忙前忙后。他们就是志愿者,一群自发自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民间力量。他们的身影让人安心且动容,甚至破防。

战“瘟神”,保家园。名志愿者逆行而上,奔波在抗疫一线,不畏辛劳、不惧凶险、忘我奋战。

在这场战“疫”中,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快递小哥、物流司机、宅在家中“不动”的群众,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打赢这场战役而努力。

在马关防控一线奋战的团州委书记肖昌菊,15日主动请缨从文山市防控一线下到马关防控一线,会同马关团县委共同开展工作,重新整合力量,发动居家的绿码党员干部全部下到一线,为所有封控、隔离的群众提供生活物资保障。通过募集生活物资,完善个投放站,配备个投放志愿者,达到精确到户,确保全县五个社区群众生活物资得到及时配送,解决群众燃眉之急。为全面掌握并解决群众诉求,研究制定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每晚5点到各网格区群众工作群收集汇总社情民意;7点开始梳理,除去网络订单,根据群众需求进行派单,志愿者24小时内全部送到。此举不仅缓解了电商的配送压力,也及时解了难,纾解了群众的心理负担。

人心齐,是行动的前提。速度快,是行动的关键。

4月15日,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对余名志愿者连夜进行紧急培训,原地待命。

团结就是力量。志愿者“战士”前来增援。

4月16日,从州级各单位抽调的首批45名志愿者组成的隔离点工作专班,奔赴新启用的集中隔离点——马关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抗疫前线。

战士们群情激昂,斗志满满。很快,医疗组、防控消毒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协调组顺利组建。经过简单培训,各组人员立即投入工作中。“剪刀队”裁剪包装、“安装队”负责安装床、“铺床队”负责铺被……动作麻利,高效运转。

凌晨1点,疲惫的志愿者刚入睡。“大家快起来,一楼紧急集合!”隔离点点长曹应鹏大声呼叫。顿时,一间间宿舍灯亮起。很快,45名志愿者齐刷刷集合楼下。

当晚将有隔离人员进驻,务必做好一切准备!志愿者们精神一振,睡意全无,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床铺全部安装整理完毕。

当安置完最后一名隔离人员,已是凌晨4点。

在这里,全员待命,不分白天与黑夜。

15人、29人、32人……载着密切接触者的车,快速驶入隔离点。无论深夜或凌晨,只要有任务,志愿者们立刻披挂上阵,全身心为隔离群众送上关心和温情,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者的奉献与担当。

后勤保障组的志愿者,每天送饭3次,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提着数十份饭菜跑上跑下,大汗淋漓,如蒸桑拿;消杀组的志愿者,穿着防护服背上32斤重的喷雾器消杀各个角落,辛苦可想而知;信息联络组成员则不分昼夜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及时上报各种数据材料;医疗组成员每天严谨又认真地为隔离人员和志愿者做核酸检测……不管多忙多累,他们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任何退缩。

“正在打电话对接工作,说着说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马关县古林箐乡人大主席、隔离点点长曹应鹏声音有些沙哑。

调配各方物资资源、为隔离群众解决各种问题,曹应鹏不停在打电话、接电话、记录,一天多个电话下来,他的声音哑了,耳朵“背”了,但隔离群众问题解决了。“这两天我都忘记了家人和孩子。”曹应鹏笑着说。是的,因为他把隔离群众当成了“家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奉献。来自文山日报社的志愿者李正红说:“能在抗疫的‘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奉献力量,这是我的荣幸,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在隔离点,李正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医疗物资的采购、生活物资和办公用品的保障以及协调解决隔离群众的问题。

志愿者腾秀洪被编入物资保障组,他曾是一名逆行的消防员,现任职州政务服务局。其母亲已是癌症晚期,妻子远在麻栗坡县杨万乡工作,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1岁半。家庭情况特殊,单位领导很照顾他,无论强边固防,还是此次疫情防控都没有安排他。但是,他却毅然决然主动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名,坚决去往防控一线。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冲锋在前,战‘疫’紧急关头,自己绝不能袖手旁观。家里再难也能克服,自己必须要上前线。”

信息联络组志愿者李哲、吕爱娴都是主动请缨上前线。她们主要负责收集整理隔离人员的信息台账,核实住址、联系电话、疫苗接种、重大病史等情况。短短4天时间,她们打了多通电话。

……

“紧急通知:请各位志愿者到一楼集中!”

4月20日深夜12时,点长在群里发布命令。“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情况紧急,共产党员先上。”一声令下,所有人员迅速起身,快速穿上防护服,跑步奔向集合点,立即投入战斗……

初心如磐,最美逆行在“疫”线

“疫”声令下,雨夜集结。号角吹响,精锐尽出。

4月16日深夜12时,随着阵阵雷声,大雨随之来袭。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候,再大的雨也阻不了战士们的脚步和斗志,他们顶风冒雨,勇毅前行。

此时,来自曲靖及6县的“兄弟”援兵正在各村各寨连夜奋战。身着宽大的防护服本就笨拙,在大雨中更加难行。生命至上,没有后退可言,只能加速度,分秒必争。

“大白来了,快来做核酸了。”一路走一路敲门一路呼唤。“大家排好队,保持两米距离。”“请出示健康码,来这里登记”……扫码、录入、采样。相同的话,相同的动作,她们每天重复无数次。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英雄“大白”,“驻守”家门也不归。

“妈,放心吧!我会注意安全的。您自己多保重,照顾好自己。”在大栗树乡支援的砚山县突击队队员颜梦昌趁休息间隙赶紧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颜梦昌家在八寨镇,离大栗树乡仅几公里。虽然近在咫尺,却无法回家看看母亲,三个月没回家的她很内疚。

今年以来,她先后被抽调到麻栗坡、西畴、文山参加援助工作。这次,马关有难,她主动请战,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每天工作时长17个小时,一站就是一整天。

“能在家门口和母亲通话,我已经觉得很欣慰了。母亲很支持我,她让我全力以赴,早日击败病毒,打个漂亮的胜仗凯旋。”颜梦昌乐呵呵地说,转身又投入到紧张的核酸采集中。

白衣执甲,向险而行,她们勇毅前行的背影温暖了一座城。

在核酸检测一线,还穿梭着一群核酸检测样本运送“镖师”。他们不在临床核酸采样一线,却要来回穿梭在核酸采样点和实验室之间,争分夺秒,只为早出报告。

运送标本必须保证精准快速,安全完整,对温控和安全防护要求极为严苛。这些硬性要求让冷链运输人员在转运和交接过程中都要格外谨慎,一旦数据对不上,很多人的工作就会功亏一篑。

责任重于泰山,“镖师”们一刻都不敢松懈。

郑帅自4月12日集结马关抗“疫”一线,和战友们开足马力高速运转,在大栗树乡核酸采样样本集中点与砚山核酸检测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要保障核酸检测样本第一时间安全送达检测地点,为检测提供“加速度”。

转运途中都要经过郑帅的家。每次看着家在后视镜中渐渐后移,郑帅总会心生酸楚。父母已60多岁高龄,身体不好。他很想花几分钟回家看一眼父母,为他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但身为核酸样本转运人员,绝不能离开岗位半步。于是,每次经过他都是抬头望一眼就算回家了。每到这时,不惧艰险“直面病毒”的郑帅内心柔软眼圈泛红。

核酸转运过程极为严格。出发前,郑帅都会对车辆驾驶室、样本和箱体外观进行消杀,装车之后再喷洒酒精。从各个采集点集中的转运箱装车送到实验室,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整个采集和转运过程,不能超过6个小时。“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齐心协力,一定会战胜疫情。无论夜晚还是凌晨,我们都要保证核酸样本安全无误送到检测点,这是我的工作,责无旁贷。”郑帅的话掷地有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大街上,来回巡逻的宣传车循环播放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文山日报社记者:王玮喻传宏吕静陈明凯罗钢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古魏魏罗明磊满鑫)

(编辑:唐雪娇排版:尹颖审核:梁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