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乡村乡音情
服务的“泥土味”
品味马关法院司法为民
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助推司法为民,用乡音传递法治声音。在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而基于诉讼服务的民族团结工作,更是意义不凡。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马关县人民法院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服务力度,把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融入乡土乡村,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村庄巷里传来乡音
“老熊最近还好吧”。在夹寒箐镇老寨村,法官们坐在小板凳上,和村民亲切的交谈,回访着案件当事人。这是马关法院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司法服务的一个小小缩影。针对当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马关法院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工作,组织法官到村里登门走访、调解纠纷、举办普法讲座,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文明行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巡回法庭开到家门
近年来,马关法院不断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在一个个偏僻的小山村中,挂起庄严的国徽,现场进行开庭解纷、以案释法。开场语中,法官一句句暖心的家乡话,让当事人双方都消除了畏惧感。在庭审中,法官交替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语速不急不慢,发问简单明了,以娴熟的审判技巧和流利的言语驾驭整个庭审活动,使得庭审程序层次分明、规范高效。
贴心引导宾至如归
在立案接待环节,一走进马关法院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就会有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热心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登记、送达传票等服务,耐心引导来访群众到相应的窗口办理相关诉讼手续。通过工作人员细心、耐心、深入的专业指导,当事人都能顺利完成各项立案手续,并通过案件的交流与咨询,详细了解案件中涉及到的各类法律问题,进一步对法院的立案诉服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弘扬司法公信力,有效消除少数民族当事人语言障碍,保证法院各项工作高效、便捷、畅通,马关法院将持续创新思维,多措并举,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强化司法为民服务,做到公正司法,为保护各民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懈努力。
原标题:《乡土乡村乡音情品味马关法院司法为民服务的“泥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