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人民法庭调撤率96来看国门法

<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人民法院都龙人民法庭注重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在近三年中,都龙法庭调撤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年上半年调撤率达96%,有力推进务实高效的司法服务。

“调解矛盾纠纷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群众中去,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精准了解群众诉求,离老百姓越近,就越容易找到突破口”,这是都龙人民法庭庭长熊光勇总结几年来驻扎基层的感受,同时也道出他浓浓的为民情谊。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都龙人民法庭,辖区内有一个位于茅坪村委会的国际口岸,受理马关县都龙镇、金厂镇、云南锌铟公司矿区经营地的民商事及部分执行案件。熊光勇作为一名懂苗语的法官,也是法庭唯一的法官,带领两名年轻书记员奔走在壮乡苗寨解纷释法,为国门法庭增添亮丽底色。

哪里有纠纷

哪里就有熊法官的身影

他用脚步丈量司法服务的温度

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

家门口的便民法律服务

调解现场

今年3月,都龙大寨养猪场发生了一起纠纷案件,开办养猪场的朱某与张某夫妻二人因分家产问题产生矛盾,将此事诉至法庭。

熊法官充分倾听双方诉求后,多方走访当事人亲属、老友等,找准时机入户调解,连续坐上几个小时用当事人熟悉的苗语拉近距离、讲法释法,及时调整双方心态,合理分配近80头生猪以及鸡、鸭、鹅等若干生产生活财产,促成双方和解。

通过这类案件,这位懂苗语的熊法官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五心”解纷妙招,即:

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号准“脉搏”以疏导和安稳其情绪。通过深入当事人住地了解情况、走访邻居乡贤意见、与当地村干部交流等方式,多方调查实情。

尽心找准纠纷症结和突破口,同时结合案情实际对双方当事人用准话语、话术,讲法律、讲利害、讲情理、讲判例。

倾心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的方式,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能打开双方心结。

暖心解开民怨,注重调解或判决后的回访、走访。

悉心听取意见建议,认真答疑解惑,力促社会和谐,既延伸司法服务,也拓宽法庭与当事人及群众的沟通联系。

都龙法庭受理的案件大多为婚恋、邻里等家事纠纷,但在小案件中,都龙法庭也始终注重将矛盾纠纷妥善、有效化解,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作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驿站。

下一步,都龙法庭将继续协同联动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借助人大代表、乡邻乡贤、党员干部等力量,研判和协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将大量矛盾纠纷在一线解决、在前哨解决。

推荐阅读

原标题:《调撤率96%!来看国门法庭“双语法官”的解纷妙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