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云南马关县发现新物种,长这样

<

近日

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的研究团队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发现了?目瘤?属的新物种

命名为古林箐瘤

详情如下↓

年7月22日,《JournalofOrthopteraResearch》刊登了高浩然、谢重鑫的署名文章《中国云南发现瘤?亚科一新种---古林箐瘤?》,首次报道了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目瘤?属的新物种。

在此之前,西南林业大学的谢重鑫、蔡俊、钱昱含曾于年1月6日在《BiodiversityDataJournal》上发表《中国云南发现粗棘?属的新种》。发表的两个竹节虫新种均用采集地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命名,分别为古林箐瘤?PylaemenesgulinqingensisGaoXie和古林箐粗棘?AndropromachusgulinqingensisXieQian。

“瘤?”是一类拟态短小树枝的、具有奇特外形的竹节虫。中国分布的“瘤?”包括瘤?属、异瘤?属、微瘤?属和海南?属,均属于异翅?科瘤?亚科。瘤?属包括20个有效物种(含亚种),在此之前瘤属在中国仅有1种,即蒲氏瘤?PylaemenespuiHo,分布于普洱和西双版纳。据了解,研究人员在检视采集于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的目标本后,通过对比雌性和卵的形态特征,发现来自该地区的目标本为异翅?科瘤?属的一个新物种,且由于在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发现,所以命名为古林箐瘤。

古林箐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看起来像苔藓一样斑驳。研究团队认为这种颜色是由于新种来自高海拔苔藓林,所以在高海拔和低海拔时候此昆虫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据了解,该亚科的大多数物种来自中国南部相对较低的海拔。因此,在中国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可能有一些有趣的物种有待发现。

此前记录的粗棘?属是一个只有4个种的小属,在越南北部有3个种,而在我国只记录了1个种,那就是分布在广西的广西粗棘?Andropromachusguangxiense(ChenHe)。此次发现又为其增添新种,古林箐粗棘?的发现打破了我国粗棘?属物种分布单一的局面,同时也是首次记录报道了云南有粗棘?分布。该竹节虫多为翠绿色,部分雄性会有棕色出现,较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全身武装了许多的刺突,这也是其中文名“粗棘”的由来。

这两类昆虫的发现地——古林箐原始森林位于马关县西南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拥有溪河纵横,形成河谷炎热、半山温暖、高山温凉的立体气候,保留着全国面积最大、最完好的蚬木森林生态系统,有全国目前监测到的最大望天树,有云南特有、极小种群植物云南金花茶……保护区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4米,在直线距离1至5公里范围内,海拔可从多米升至0米以上,在10公里范围最高海拔可达米,形成了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特殊环境。西南林业大学教授杨玉明介绍,“这里没有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因而得以保存着第三纪就基本形成的植被类型和大量的古老种属,成为古老植物的天然‘避难所’,所以还有更多的生态秘密等待大家探索与发现!”

资料:文山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郑泽娅

原标题:《云南马关县发现新物种,长这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