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文山州着力解决沿边一线群众当前面临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党委、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统筹推进,实现了“富民、美边、稳边、睦边”的大美边关。
沿边的村寨变美了
初冬,走进距边境线仅米的麻栗坡县麻栗镇石笋村,一幢幢崭新整齐的黄墙青瓦小楼映入眼帘,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阳光下的石笋村显得宁静祥和。
“若不是党的好政策,我这辈子怕是住不上这么好的新房子。”70多岁的宋志申老人高兴地说,房子是国家出钱帮建盖的,自己没花一分钱。现在,女儿和女婿在茨竹坝街上开超市,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他和老伴就在这里享清福了。
石笋村从一个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深度贫困村,蝶变成边境小康示范村,得益于年全省“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麻栗坡因地制宜,对石笋村的区位和自然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明确将石笋村打造成“边贸互推型小康示范村”的发展定位,群众的生产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石笋村的变化,只是文山州沿边村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文山州按照“抓点、连线、带面”的思路,统筹推进小康示范村规划的全面建设。按照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结合“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实施个自然村项目建设,涉及麻栗坡、马关、富宁3个边境县、14个沿边乡(镇),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和天保农场、3万余户12.3万人。如今,沿边一线的壮、苗、瑶等民族村寨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风文明新气象日渐形成,成为一道各具特色而又亮丽的边关风景线。
致富的产业增多了
边境线上的偏马村,是昔日硝烟弥漫的主战场,镌刻在村文化墙上的一幅幅相片,铭记着这段红色的历史。虽已是冬季,但位于河谷地区的偏马村依旧是漫山遍野的绿色,不远处的村民们正在忙着将收割好的香蕉装车。走进村里,干净整洁的入户路、别具一格的壮族楼房正向人们展示着一个日渐完善的生态宜居型边境小康示范村。
偏马抵边易地搬迁项目于年正式动工,年底完工,共建有60栋统一标准的房屋。自实施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以来,偏马村通过民房改造提升,建设设施完善、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边境村寨,有效改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房子建好了,还得让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偏马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香蕉、火龙果等热带作物,有效带动二、三产业和个体工商业发展。同时,依托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体验军旅生活、边境风情、民族文化的新兴旅游业,在增加片区群众增收创收的同时,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
随着兴边富民、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等项目的实施落地,改变的不仅仅是沿边村寨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激发了沿边村民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如马关县罗家坪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组建了罗家坪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互联网+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本地小耳朵猪养殖,在团结一致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提高群众收入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经济林、高稳产农田建设,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等,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生态农业、山地蔬菜及畜牧业等“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产业,使主导产业的特色、规模、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沿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所在县的平均水平。
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冬天的富宁县木央镇上寨村,甘蔗地里一根根高达2米的甘蔗粗壮笔直,挨挨挤挤地排列着,像一个个身姿挺拔的士兵,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甘蔗多亩、小黄姜1多亩,还有养殖业,甘蔗叶可以用来喂牛。”村干部李显江介绍说,上寨村通过党员带动,家家户户都有产业。
“无论巡边还是发展生产,大家都有信心。”57岁的老党员尤坪林接过话茬说,去年以来,他与年轻人一起,轮班到边境线值守,家里的6亩甘蔗和水稻也都没落下。“党员冲在前头,发展产业有示范,乡亲们当然有底气。”尤坪林笑着说。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成效明显,深受群众拥护。在全力推进兴边富民示范区进程中,我们既要总结提炼这些好做法,也要积极探索新做法。把进一步增强沿边地区的造血功能,保持沿边群众发展的持续性作为深入研究的课题。”据介绍,为有力有序推进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文山州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兴边富民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规划布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制定了《文山州“十四五”兴边富民规划》,明确了创建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的政策机遇,尽最大努力争取将全州兴边富民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相关专项规划。今年以来,已有71个项目获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补助资金9.13亿元;19个项目获专债资金支持,补助资金24.2亿元;22个项目纳入第三批专债项目审核清单,预计安排专项债券额度61.61亿元。
如今的文山边境沿线,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示范村拔起而起,彻底告别贫穷和落后的边疆人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奋进。
(杨光荣喻传宏李云淑刘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