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文山最美8处古村落,这些美好的韵味你

云南,文山。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壮族苗族自治州。

建制已有多年,从《易经》“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命名为文山。

在这片古老的南方土地上,依然保存着许多美好的古村落,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

1石别村

石别村隶属丘北县温浏乡,地处河谷地带,位于清水江与石葵河相交处的河叉上,距丘北县城50公里。

在石别村,多座上百年历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寨脚是平整的田畴,石葵河呈“S”型绕村而过,村子被凤尾竹、芭蕉林环抱,水车在清水江里唱着古老的歌谣。走过铁索吊桥,两株高大笔直的木棉树挺立在江边,神奇的大榕树一年分别于春、秋季节发两次叶,江里有农人在撒网捕鱼,人文和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秀美画卷。

石别村的干栏式民居,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的居住形式之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现在都较盛行。石别村建筑邻里相连、错落有致、井然有序。石别干栏式民居依山傍水,建筑用材硕大,层次感强。间架分上中下三层,“人居其中,畜居其下”,上层储粮。中层木板横向从前檐金柱分隔为卧室、堂屋。堂屋置神龛供奉神位和祖宗牌位,堂屋是家人活动、待客的聚集中心;堂屋中的另一端设火塘做饭。

2老寨村

老寨村位于丘北县腻脚乡。村民们依土为生、依日而作、依山而息、世代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

老寨村民居建筑用材考究,大气奔放,全村民居均为四合院穿斗式木构件石材建筑。该村建筑物用材硕大,柱础、门窗、锤花柱雕刻考究,墙体均用五面石拌糯米沙灰支砌。山门成半圆形石砌拱顶,正屋前檐下施三彩装饰斗拱,天井五面石扣砌,可晒谷物。整幢四合院供排水系统舒畅,今人看后都叹为观止、赞不绝口。老寨村的传统民居占全村建筑物的79%,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具有地方建筑文化特色。

3坝美村

坝美村位于云南文山州广南县。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坐船进出,长时期与外世隔绝,别有一种隐匿的惊艳之美。

坝美村四面环山,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村里人坐船穿溶洞而进出,眼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门前是宽阔的田野、屋后有青翠修竹,酷似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

村前不足10平方公里的坝子,四周秀美群山环抱,其中东北面的山崖拔地而起,八座山峰一字排开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尤其惊艳。

寨子古老而优美,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巨型的树根相互缠绕裸露在地面上,一层层依山而的麻烂楼里居住着百多户壮族人家,他们大多属村中的土著居民沙支系。进到寨里,随处可见扎着帕角、穿着黑兰色裙、脚蹬绣花鞋的女人在自制的人工石磨前推磨,在古老的木制纺织机前纺线、织布。坝美村还保留着富有浓厚的壮族传统文化有以彩的民俗活动,寨里每年都按时节举行祭龙、祭祖、围鱼、对歌、龙垭歪、花糯米饭节、斗鸡、泼仙波、领夜种神田、耍狮子、踢叶子球、踢毽子等活动。

4河边村

河边村位于丘北县曰者镇,形成于清代,由回族人民自然聚居而成。村庄坐南朝北,背靠松云里山,杨太河村前奔流。村庄与曰者镇隔杨太河相望,进村道路平坦;村子周围建有幼儿园、小学校、中学。村内道路纵横交错,县道三级路面邻村而过。

村落里抗日名将马继武故居、清代建筑—清真寺,整体传统建筑保存比较完好。整个河边村依山而建,土坯墙青瓦,小桥流水人家。古朴而又分布合理的幢幢四合院精雕细琢,再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梅花窗、落地折扇门、天井,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传统民居建筑—四合院占全村建筑物的百分之七十,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5街脚村

位于马关县八寨镇。街脚村民居建筑群约有民居60余间,建于清代晚期民国初期,占地面积为余平方米。建筑形式以前屋、后屋、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单体院落为主,也有少数从屋后扩建另一个附属院落的复式院落。

村落里,古民居群均为土、砖、木结构,青瓦覆面,硬山顶,穿斗式两层建筑。部分民居作装饰性斗拱,檐枋为灯笼形小吊柱,明间为雕有梅花、方格的格扇门窗装置。民居建筑群建造朴素大方,是马关地区至今保留得较为完整的一处民居建筑群。该村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后街西部,由庙宇和古戏台组成,占地面积于平方米。是民间信徒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更是滇剧等传统剧目演出以及群众娱乐的的重要场所。

6马洒村

马洒村属于马关县境内壮族聚居最多村寨。马洒,在壮语中为“纸马”之意。年前搬迁至此的田、王、高、李四姓的祖先很是喜欢跳纸马舞,故为家园取名“马洒”。

村落四面依山伴水,村内的传统建筑为杆栏式建筑、属壮族典型民居风格(俗称)吊脚楼。马洒侬人古乐,古老而悠扬,据考证的牌文记载为证已有多年的历史,古代主要用于祭祀或宫廷宴乐演奏。马洒侬人古乐与文昌大洞经有关,始于古越国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由于过去信奉佛教、道教、儒学及壮族巫卜,古乐也具有其文化特点。每隔两年或二月求雨、六月消灾等重要活动,都要诵文昌大洞经或观音大洞经,民国时期又有超忘经,并流传至今。

7批洒村

批洒村隶属于者腊乡夸溪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村落依山而建,高山重叠,绿茵覆盖风景优美。全村由三条主路贯通村头村尾,岔道四通八达,方便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批洒村是者腊乡民族文化特色较突出的一个壮族村落,壮族聚居区有着富于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壮族的传统村落在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空间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主体建筑群平面呈正方形,规整的建筑平面与不规整的外围庭院形成对比,即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气氛,又避免过于死板,中心建筑群建筑格局基本一致,堂面宽度均在12米左右,进深均在15米左右,高达5至7米,前后高低的布局非常有利于通风,适应本地特征,建筑材料采用本地丰富的木料和土古石料。

棒棒灯是流传于砚山县者腊批洒村的一种祭祀性民间舞蹈。主要是以祭祀为主,舞蹈为辅的一种表演形式;棒棒灯起源于唐朝,至今有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木棍、手巾和灯为道具,伴有鼓点节奏边歌边舞的一种祭祀性舞蹈。

8马碧村

马碧,一个千年壮寨,隶属于广南县者兔乡者莫村民委,距广南县城67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一个保持着原生态的壮族村寨,由于通往村子的仍然是土路,导致交通不便,一下雨便无法进入村子,这也使马碧壮族村寨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鲜为人知。

这里的村民傍山而居依水(马碧河)而建,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部分杆栏式民居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广南县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村落里的民居、饮食、纺织、刺绣、服饰等原汁原味的壮族传统手工艺、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尤其值得探访。

据介绍,马碧村户户都是刺绣高手。当你游走在村里,你会不时的发现有老人坐在自家屋前晒着太阳、绣着鞋垫或衣服。“像这样保护完好的壮族村寨,现在已经不多了。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