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维与女儿一张照片的传奇故事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提醒:点击上面蓝字即可免费订阅

著名的二战历史学家、自由撰稿人戈叔亚曾说:只有让千千万万远征军将士的忠魂回家,才能告慰那些在异国他乡漂泊了70多年的英灵。为此,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他,放弃“铁饭碗”,走上一条孤独的还原历史之路,沉醉于滇缅抗战历史的发掘、研究。从年起,他开始研究云南缅甸印度(简称中缅印战区)这段抗日战争的历史,跑遍滇西的山山水水。

年,由于所有沿海港口城市大都已沦陷,为保卫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被称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公路,中国不惜血本组建中国远征军,抽调10万精锐之师,挥师缅甸。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作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一部分的中缅印战场,历时3年零3个月,在一些国人视野里,不是忽略中的忽略,就是闻所未闻。

腾冲,距离省会昆明多公里,是滇缅边境一座美丽的小城。年5月10号,因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利,腾冲沦陷。两年后,滇西大反攻开始,中国远征军的5个师,外加一个重迫击炮团共4万多人,通过惨烈的战斗,将困守腾冲日寇全歼。腾冲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特有的一次珍贵的历史遗产。从此这个位于崇山峻岭的边境小城因为是中国第一个被收复的县城、多名国军将士为收复腾冲而长眠于此、战后修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国军将士阵亡公墓而由以往的默默无闻、名不见传而名扬天下。

年9月28日,黄维次女黄慧南(右二)和丈夫陈民雄(右一)在云南腾冲祭奠54军(军长黄维)阵亡将士。中为原黄维任军长的18军警卫连连长王楚英,后任少将。今年97岁,居住南京。

年,戈叔亚在腾冲国殇墓园中采访时,发现一块竖立在中国军队墓园中的美国军人的墓碑。这块墓碑是年恢复墓园的时候重建的,以纪念参加了那场惨烈战役并牺牲的14名美国军人。原来的墓碑上刻有14个牺牲军人的姓名、职务、军衔等。年,墓园来了一批穿军装的造反派,用炸药把整个“国殇园”全部炸掉了,然后用锄头、锤子将几千个碑墓敲碎,最让人痛心的是造反派还将骨灰罐全部扒走了······知恩图报的腾冲人不能让异国的军人在献身的土地上默默无闻,于是,他们重建了美国军人的墓碑。只可惜,重建后的碑身上只有一个用中文标注的名字——夏伯尔中尉,其它牺牲的美国军人的姓名原墓碑上有,没有人记录下来,随着造反派的炸毁行动而荡然无存。

腾冲当地记者李根志率先开始寻找美军14个阵亡将士名单之事,他和美国一名名叫丽莎的教师取得联系,请她设法寻找。富有戏剧性的是,丽莎的父亲当年是第10航空队20侦察机中队的一名飞行员,他的飞机由于故障迫降在腾冲乡村的农田里,被当地一名村民相救。丽莎的父亲临终前要女儿一定找到这位中国恩人。于是,在中美两个国家演绎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一边要寻找当年收复腾冲而阵亡的美军将士名单,一边是要寻找当年救治美国战斗机驾驶员的恩人···

怀着某种使命和责任,祖籍山东、生于贵州、成长于云南的戈叔亚加入了李根志寻找腾冲墓园中美国14个阵亡将士的名字的队伍。为此,他和朋友李根志以及侨居美国的昆明人江汶等,开始查阅了浩如烟海的资料和线索,去发掘那些淹没的过去。

年10月,在大洋彼岸,中国在美国举办“驼峰航线”展览,作为代表团成员的戈叔亚在工作之余,与定居美国的昆明人江汶等寻找阵亡腾冲的美军将士名单。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一个参加过越战、已经退休的美军上校,在美国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被深深感动,与这位来自中国的“田野调查者”“民间学者”成了“熟悉的朋友”“老朋友”(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语)。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不遗余力地慷慨提供帮助,花了很长时间将沉睡在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胡弗研究所的关于中缅印战区以及其它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档案提供给戈叔亚。

这当中,一份死亡于滇西反攻的美国军人的名单找了回来,不久就刻上了墓碑。很有意思的是,美军在这场战役牺牲的将士并不是外界已经知道的14个人,而是19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姓名、兵种、编号、军衔、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被戈叔亚执着、专业又敬业的精神所感动,他还送给戈叔亚不少极其珍贵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缅印战区的图片。

这些震撼人心的史料在美国沉睡了近70年,无人问津。

这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史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友情送给戈叔亚的照片,其中一张格外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