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疆七九我的经历1即便是大小便,也不

自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来,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几次大的活动范围都是在文山地区:一九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还作战;一九八二年在马关八寨参加师机关组织的进攻、防御战的军事演习;一九八四年在麻栗坡老山地区参加了对越“骑线拨点”作战;一九八六年在文山新街参加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两次参加对越作战,两次荣立战功。   为了记住历史、留住青春,现将一九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情况整理如下。它不仅是我在军队生活里的回忆,也是我人生不可多得的组成部分。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曾经是军人,在军队生活里我没有留下遗憾。

一、有一支部队活跃在祖国的南疆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下旬,我连在完成了师机关在云南省曲靖地区陆良县老眉毛山《步、炮协同作战》的军事演习任务后,没来的及回宜良部队驻地,就按上级的命令携带各种作战物资,按摩托化步兵师的要求,奔赴祖国的南疆,于十二月十八日顺利到达我的家乡——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那个年代是叫区而不叫镇),团机关及一、二、三营驻八寨,我们火箭炮营驻绿差塘,距八寨有四公里。   到达八寨后,部队的一切行动都是按战争的要求来落实,完全处于高度的战务状态,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的纪律管理,致使我离家虽然只有4km,也难以回去一次。即便是驻八寨的同乡,也只能随部队宿营。记的我家杀过年猪的那天,亲戚、朋友、邻居都来了,本想在家吃顿饭,但通知一到,我必须及时赶回驻地。这就是军队的纪律,这就是参战军人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虽然对亲朋好友有一些遗憾,至今我仍然认为是军人最好的奉献。   在八寨集结、驻训的日子里,浓浓的战火硝烟也充分激发了干部、战士的爱国热情,部队工作没有丝毫的松懈。   第一,战前动员如火如荼,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以越南驱赶华侨在边疆武装挑衅的事实教育部队,让所有参战人员明白部队到达边疆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军事训练热情空前高涨。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白天、夜间火箭炮实战训练,军事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按作战要求,调整了各级军、政领导。原营部教导员张汉国转业,由我连政治指导员胡金昌任教导员,连长钱家寿任副营长。副连长王计福接替连长职务,政治指导员由原十连副指导员陈光吉担任……;   第四,全面足额下发各项战备物资。诸如钢盔、防毒面具、防刺鞋、净水片、急救包等;   第五,兵员作了满员补充。刚入伍的新战士和其它部队抽调的战斗骨干逐步到位。十二月二十一日从广西入伍的新战士黄仲平、蒙子惠、梁文彩以及从其他部队抽调的战斗骨干兹澄清、迟国富(山东人)、程伟(浙江人)等人来到了连队;   第六,加强对越军战场喊话训练。“低挑堆(跟我走)、空得动(不要动)、诺松空叶(举起手来),宗堆宽宏独边(我们优待俘虏);   第七,由上级卫生部门抓好各项防疫工作。如防破伤风、疟疾、伤寒、痢疾、肝炎等疫苗注射,以保证非战斗减员和提高干部战士的身体素质;   第八,特别重要的是对武器、弹药的保养、保管和临战状态的全面检查。山西太原火箭炮生产厂家的工程师风尘仆仆、千里迢迢来到驻地逐一对火箭炮的各个部位和行军状态、战斗状态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有问题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由我对所属分队的轻武器(手枪、步枪、冲锋枪、40火箭筒)再次进行讲解,以保证各种武器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   总之,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战争的需要来进行。

二、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国地图上所辖八县均有标识。全州八县与越南接壤的就有马关、麻栗坡、富宁3个县。总面积k㎡,共居住有民族11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以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贫穷落后是它的基本特征,按现在的说法,全州八个县均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是真正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尽管她贫穷、落后、物资基础差,对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仍然伸出热情洋溢的双手,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当我们到达砚山时,真正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怀备至,所需蔬菜是新鲜的,粮食是上等的。食油、肉类和其它食品是最好的。不但在物资上满足部队的需要,在精神生活上还派出县文工团为我们进行专场演出。给部队送鸡蛋、肉类等食品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

记得在砚山时,我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到集体所有制的缝纫社(当时的经济体制所固有的形式)去补,工人师傅马上放下其它的活计,及时帮我修补,并不要我的半分钱。为这事我还被指导员批评了一顿。当我们车队在路上行驶时,地方车辆主动靠边停下让我们先行。如果我们的车辆出毛病,地方师傅会马上停下来帮助修理。年12月18日凌晨,我们车队进入马关县城时,工人们正在填补道路。一路行军中,部队所途径的村庄、街道,不管夜有多深,两旁总是站满人群,如果需要什么东西或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会以极快的速度乐意帮助解决,并不会向你索要任何报酬。当你向他表示谢意时,他会诚挚地对你说“祝你们凯旋而归”。朴素、热情、坦荡就是他们最好的写照。我在绿差塘时,房东大娘知道我喜欢吃乔麦粑粑,每天中午都要为我做一个。不管是谁家杀过年猪,大人、小孩都要来叫我们去吃“杀猪饭”,如果不去,他会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纯朴的民风缩短了军与民的距离,至今回忆起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深有体会地感到,什么是真正的鱼水情,什么是“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伟大意义。   三、火箭炮悄悄向战区开进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午,由于八寨至古林箐的公路不能通行,部队只好从八寨又返回马关,途径桥头、大小南溪直达战区——河口槟榔寨。   所谓火箭炮,就是火箭弹发射时是根据火箭发射的原理而制造的,故称火箭炮,她的全称是式mm自行火箭炮。在“三大战役”电影中,我们所见的火箭炮是前苏联生产的,叫“卡秋莎”火箭炮,她的发射架属于轨道式。发射架和车身较长,机动性能差,而且方向机和高低机分装于火炮的尾部,两边操作不方便。我所在部队装备国产火箭炮的时间是年。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能强,发射速度快,覆盖目标面积大。人们习惯于叫的炮管在火箭炮上就不叫炮管,而叫定向管,19个定向管组成定向器,高低机、方向机安装于定向器左侧,瞄准手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火箭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引信、战斗部、发动机部。发射时她的初速仅为25m/秒,而且发动机部有大量的火焰喷出,如果一个连队进行齐射(就是每门炮发射19发炮弹,六门炮发射发炮弹)时,阵地上就是一片火海,火箭弹飞行也是一条条火龙。在战争中最容易暴露阵地。故教材规定,在同一阵地不能超过两次齐射,就必须要转移阵地。

二十二日早上十时,天下着蒙蒙细雨。我连顺利到达河口橡胶农场槟榔寨一队(三家寨)的公路边,就地宿营。做好车辆、火炮伪装,人员一律不得到处走动,必须在宿营地待命。更为严格的纪律规定,即便是大小便,也不能单独行动,必须要有两人以上相伴而行。连首长的行动必须要固定一名持枪战士跟随,以防止不可预见事故的发生。当时连长王计福的随行人员是连部通信员林凡生(文山富宁县人,年入伍),指导员陈光吉由钟飞汝(文山州马关县人,年入伍)陪伴。我们的宿营地都是步兵为我们准备的,稍加修整就可以利用。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主要是熟悉发射阵地、待机阵地地形、地貌,构筑工事、掩体。至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五日上午,团政委易方亲自到我营阵地举行战前誓师大会,以坚定杀敌立功和敢打必胜的信心。   经过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一切战前工作就绪。再来看看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她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亚热带丛林地的南疆,与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是山连山、水连水。在我国的土地上,高大的橡胶树满山遍野,一丛丛的竹林生长于河边沟坝,毛草地随处可见,斑茅花随风飘荡,亚热带的植被构成一道道天然屏障,看香蕉林、甘庶林、木瓜树、菠萝地更会使你眼馋。攀枝花树上火红火红的攀枝花已含苞绽放。虽然这是隆冬季节,也不会使你感到寒冷,如果天晴出太阳,还会使你热的穿不住衣裳。那雨、那云、那雾,就像一个羞涩的姑娘,揭开面纱,尽显南国风光。小溪边听潺潺流水,南溪河旁看波涛细浪。喝一口甜丝丝的泉水直叫人透心清凉。看到这一切,每个战士都会从心里发出共同的呐喊,美丽的边疆,“决不容许豺狼来侵犯”。   是的,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永远建立在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为了边疆的稳定,祖国的安宁和尊严,他们将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当时在战区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是李谷一在电影《黑三角》里所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正是这首歌陪伴我们打豺狼。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想起家乡的爹和娘,陪伴边防战士进入甜蜜的梦乡……

(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