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看点老龄化大潮汹涌来袭,文山老

“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退休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享享福了。”这大概是每个老人的心声。然而社会的压力让子女们越来越忙,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总是差那么点味道。目前,我州老年人及特困老年人群体的供养方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兜底机构集中供养、民办养老机构供养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等。那么,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口老龄化大潮,特别是许许多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他们生活在文山这片土地上能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呢?

麻栗坡县麻栗镇茅草坪村老人们的生活

家住麻栗坡县麻栗镇油榨房村小组的彭宗学今年67岁了,原来一家6口儿孙绕膝的日子也算幸福。然而不幸却降临到这个家庭,儿子年不幸发生意外去世,后来儿媳改嫁,两个孙子都要上学,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到了彭宗学和62岁的老伴身上。

麻栗坡县麻栗镇油榨房村小组村民彭宗学:“现在我们两老都是60多岁了。只要身体还好,我们都还要去山上劳动,村委会的也经常来看我们关心我们,生活比起以前好过多了。”

村委会知道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后,隔三差五就会派工作人员来家里看看两老,和他们话话家常,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当记者来到麻栗镇茅草坪村小组高代仙家时,今年69岁的她从外面做农活回到家中。她告诉记者,她的老伴10多年前就生病去世了,后来四个女儿都远嫁他乡,逢年过节才回来和她团聚。她一个人现在还种着两亩地,今年政府帮她把房屋修缮加固和回家的路硬化了,同时还安排她作为村里的卫生清扫员,每天打扫村内卫生,还可以领份工资。

麻栗坡县麻栗镇茅草坪村小组留守老人高代仙:“国家政策好了,比较关心我了,我也过得很好,房子也免费帮我加固修缮,都挺关心我,还给米和油。”

麻栗坡县麻栗镇茅草坪村委会文书杨远梅:“我们茅草坪村有八户留守老人在家,他们的子女都是长期在外务工,我们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经常来定期来看望走访慰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帮他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向上级反应,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所需的问题。”

全面排查,建立制度,共同致力老有所养

年以来,麻栗坡县对全县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统计,掌握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数量规模、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对留守老人动态管理,定期探访,各村积极落实探访关爱老年人服务。

麻栗坡县民政局副局长张大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相关规定对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进行摸排,逐步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建立麻栗坡县留守空巢老人关爱制度。”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再好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温馨的家。今年刚满60岁的李天芬住在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这里是文山城郊结合部。李天芬是苗族,丈夫因病去世,女儿远嫁,儿子也是只能养活自己,每年的收入主要依靠房租和平时捡破烂,同时还要赡养一位岁的老人,李杨氏。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民李天芬:“现在我拿着国家的钱,盖起了房子,我就单坐着守着我妈,吃这些房租费。我家大女儿说她和小儿子养我,她还是一年给我元钱给我,是像这样的。”

李天芬像很多农村老人一样,如果有点小病痛,会自己找点草药来吃,这样熬一熬就过去了。但也知道医保的重要性,每年都会按时交医保。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民李天芬:“我家老人生病这些的,我们去拿草药来给她吃,吃了就好了。钱交了,那我们去捡点垃圾、捡点什么,我们还是存得点,那就拿来交这些。”

和李天芬同一个村的熊福友也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是因为子女多,一直攒不下钱来,现在主要是靠打散工和国家的特困补贴来维持生活。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民熊福友:“因为土地占用完了,那我只是靠接送小孩,拿这张车,得闲就去帮人家拉点货,一个月能有五六百元钱,那剩下的还有两个残疾人,还有一个慢性病人,还有一个小孩读书,那经济来源都是靠国家的政策好,有一点特困补贴,就让生活过得下去了。”

虽然和几个儿子分了家,各过各的,但是逢年过节,儿子们还是很孝敬地回来和他一起过节。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民熊福友:“过年的时候,拿几百块钱给我们老的去玩,但是拿给我们我们也舍不得去玩。有一点特困补贴,有他们两个残疾人的一点补贴,那就像这样生活。他们帮我们每人解决一百八十元钱,我们才出了四十元钱,我们去医病,有些时候报得百分之九十五。”

像熊福友这种家庭,最怕的就是生病,但是幸好有新农合医保,可以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水车寨村民熊福友:“花一百块自己只用拿出五元钱,在新平坝服务中心,前久我去开刀,自己才出了几十元钱,如果是没有这些医疗保,我们也承担不了。”

越来越多老人选择敬老院

在文山,除了在家里养老外,还有一部分老人住进了养老院,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呢?

文山开化敬老院这里生活着多位老人。他们中有生活不便住进来的孤寡老人,也有体谅子女,不愿成为别人眼中的“麻烦”的年迈父母。今年87岁的老人邓文耀,从马关县劳动局退休,家里生活条件不错,但是在家没有人陪伴,就萌发了住到养老院的念头。

邓文耀:“我来这里要满4年了,我是马关人,年退休。退休以后,因为子女都在外工作,不想增加他们的麻烦,就选择来养老院养老。孩子同意,我也愿意,就来这个养老院养老了。”

当人老了,雪鬓霜鬟,几乎都无法逃避孤独的侵袭。住在养老院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人陪伴,生活上有人照顾,还有同龄人可以一起聊天,打牌。

邓文耀:“来这里生活很好,一天三餐生活条件好,衣服脏了有人洗,一天就是吃饭和玩。住的比较开心,还有文艺活动。这里环境特别好,我一个人住在里面,孩子放心,我也很开心。”

邓老爷子自己说,以前在家里还有点小毛病,自从来了养老院,因为生活愉快,还不生病了。其实,人上了年纪,最注意的就是有没有人关心自己,有些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庆祝活动,但当你身在其中,还是能感受浓浓的关怀。

邓文耀:“这里真正真的是一个养老的地方,这个是从内心来说来这里不生病,一个是生活条件好,思想愉快,所以病也不生了,感到很愉快。我的目标是活一百岁,哈哈哈。”

同样住在开化敬老院的宋德祯老人,她在年3月就申请住进了敬老院,就是因为家中常年无人陪伴,自己主动申请住进了养老院。

宋德祯:“儿子说住他家,但我想减轻他的负担,我在他家,他上班了就不放心就我一个人在家里,我来这里他们也放心,离这里近,5分钟就到了走路,我想要回去嘛我个人也可以回去。”

提起养老院的生活,宋德祯老人表示住在养老院很适合自己,这里的护理水平可以,有人陪看电视陪聊天。

宋德祯:“什么都不要我管,现在每天吃饱饭就玩,到麻将室打打麻将,回来就吃饭,晚上看看电视,什么时候想睡什么时候睡,我过的太舒服了。每天给看看,量量血压,看看有什么,问寒问暖,他们还是比较关心。”

目前,文山开化敬老院住着位老人,其中社会供养的有8位,其他的都是属于自费老人。

文山市开化敬老院院长开化敬老院院长郭杉:“自费老人全失能的有24位,半失能的有9位,其他的都是自理老人,自理老人我们这里,虽然说是自理,但是生活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才送到我们敬老院来的。”

文山大部分老人认为几十年的家庭生活,让老人们在这个家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一旦进入养老院,就意味着将这个家拆开,所以选择在家养老。但是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开化敬老院养老院已经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打造好了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提供出较好的伙食。

文山市开化敬老院院长开化敬老院院长郭杉:“好多我们的老人在家,一个人在家非常孤独。来到我们这边首先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有他的起居饮食也得到我们工作人员的照顾,还有节假日好多老人也感觉到我们这里就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的对待他们,共同在一起生活。关于吃的,住的这块,心灵上的沟通我们也像他们子女一样的,也给他们相应的照顾。”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有5个自然村,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将近有位,在养老方面,大部分老人选择和自己的子女在家里生活,部分选择住进养老院。

文山市新平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党委书记顾发荣:“自然村里面的老人都是在他自己家里来养老的,因为在家里面,他有一个自然村里面的家属,比较好一点。但是在我们辖区范围内也有一个开化敬老院,它养老主要是城市里面的退休职工,退休职工他现在的儿女都是在上班期间,上班期间没有人来照顾我们这类似的老人,这类似的老人基本上就进我们的开化敬老院。”

老龄化仍面临巨大挑战

截止年12月,文山州总人口.8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48.万人,占总人口的13.22%;其中,城镇常住老年人人,农村常住老年人人。受管理服务等因素制约,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服务能力不足,老年人日间集中照料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养老机构文体活动组织能力低,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贫乏。面对文山严峻的养老形式,州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建议从立法,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等方面做抓手,探索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制度。

文山州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锦文:“一个是加大政策创制和地方立法的力度,一个就是结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制定我们文山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从立法的角度把我们应对老人的相关的工作把他固定下来。抓好养老服务规范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我们养老机构设立的标准,还有养老服务员队伍管理的标准,提高养老服务员的素质。再一个就是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产业中来,通过建立一些老年服务站,来把我们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料的工作做得更好。第三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在原来政府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再加大我们的福彩公益金的投入的比例,把福彩公益金投入到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事业发展中。调动社会力量,使我们的养老事业不愁钱,有钱花。”

编后: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老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养老水平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我们应共同努力,激发全社会关爱老人和服务老人的活力,调动各方动力、形成养老合力,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有尊严、更体面的社会化服务,真正使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本台综合报道

编辑:刘虹张海蓝

制作:冯鹤黄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