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是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一次军事上的较量,它不仅决定两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甲午中日海战的结束,标志着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国的战败,使西方列强再次觊觎中华大地的沃土,清王朝衰亡开始加速,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讲,都是孤注一掷的大对决。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建立的水师部队一败涂地
清朝年正式建立“北洋水师”,水师所用的舰船都是当时欧美国家一些现代化的战船,它的综合硬件实力在亚洲属于最强,远远胜过当时日本的舰船水准。
此时的清朝政治非常腐败,人民生活艰难。官场各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国防军事羸弱,纪律松弛。官员为了自得其乐,大肆侵吞军费,导致水师里面的炮弹都是空壳,一点杀伤力都没有。
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历史上最大的丧权辱国条约《马关条约》。
条约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有了殖民地,特别是台湾的割让,让国防安全出现巨大漏洞,为日本军国主义蚕食中国,提供了便利。
巨额赔款是百姓的生活负担更加繁重,同时也让清朝政府的财务捉襟见肘,因为需要赔付大量的白银,清政府不得不大量向列强借钱,这让西方国家开看到控制中华的新渠道,在一系类不平等的条约下,国家利益再次被出卖。
在富庶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同意设立通商口岸,等于向日本和西方列强开辟了商品倾销地,同时也便于他们掠夺中国的资源。
允许日本国开设工厂,直接阻碍了国民族工业发展,同时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国输出资本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各国之间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因此,《马关条约》加速了清朝走向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国内也是矛盾重重
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进行过两次工业革命。
因身处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所以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来获取资源,市场以及转移国内矛盾。
于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清国征讨策略”。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受到波及,经济一度停滞,受此影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资本家、地主开始对底层人民进行剥削与压榨,要是按照往年的情形,无数农民、工人忍一忍也就罢了,但是此时此刻,饥饿与贫穷让人绝望。
许多工人因为经济危机而被裁撤,许多农民因为天气原因而难获丰收,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底层人民的暴动。国内各种矛盾也随着兴起,进而造成了社会动荡。
明治政府为了转移社会矛盾,便开始筹备策划侵略战争,这也是近代日本政府惯用的伎俩。
年,明治政府的重臣木户孝允就主张“征韩”,此后的西乡隆盛更是极力推崇侵略朝鲜,以扩张日本的疆域面积。
年,中日双方正式开战,并且日军分别在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取得胜利。从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日军乘胜追击相继取得了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的胜利。
在年2月17日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被尽数消灭,甲午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但是中日双方伤亡都很大,于是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以此来获得巨大的利益来补充国力。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获利颇丰,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国运
经济方面自战争爆发至结束,日本完全通过国内力量及时筹措到的军费,对外支出高达1.17亿日元,别看只折合近万的美元,根据当时的生产力,购买力是现在的倍。
这只是国内筹措的部分,不包括外债之类的军费来源,况且这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能够筹措这一笔巨额的军费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如果这场战争日本败了,那么日本就有可能经历政权的更替甚至是亡国的后果。
在日本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后,日方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其条约的赔款银两是之前所有不平等条约银两的数倍。
一开始日本想让清政府赔偿三亿两白银,不曾想因一个日本愤青枪击中方代表李鸿章,而不得不把赔款将至两亿两白银。
这样的巨额赔款极大地补充了日本因战争近乎空乏的国库,为日本跻身世界列强奠定了政治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他国家的乘虚而入。
这个赔款只是解决了短期的需求,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和开放通商口岸则比较符合长期发展的标准。
这种手段保障了日本可以远远不断地从中国捞钱,避免了岛国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的限制,经一步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对外贸易方面,随着工业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贸易总额成倍增长。
在银行业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数量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呈现急剧增加的态势。
由于战后军备扩张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加之通过掠夺台湾、朝鲜等广阔的殖民地市场,战争期间已获巨额利润的大资本企业再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这些为之后的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方面日本当时的政治制度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说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日本的天皇在这种制度下,仍然享有绝对的统治权。
如果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失败,那么日本的天皇很可能被倒皇派架空,内阁也将不复存在。
因为甲午战争几乎将日本的国库给掏空,民众的起义一触即发,其中有一部分军费的来源就是老百姓的捐款。
这场战争日本算是赌赢了,极大地增强了天皇在日本百姓心中的威望。日本天皇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务的处理的效率。
甲午战争之前,军部的各个派系相互争斗,办事效率低下,海军与陆军相互掣肘,使得天皇的政令难以执行。
但是在战争中,军部内部开始有了凝聚力,当军部与文官有矛盾时,军部的军人总能放下成见,共同抗敌。这种情况大大有利于天皇及内阁颁布的政令的实施。
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获得大量赔款,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日本的军事也获得大规模地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马关条约使日本能够在中国开设工厂,在华的势力得到增长,能够更加深重地剥削中国人民。
清朝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这些都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大量掠夺原料,清朝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让日本国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前结束。为了打击中国市场,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大量廉价日货进入中国,进一步削弱中国民族经济。
甲午战争本质上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表现,日本这匹野狼,在经历二三十年的改革,摇身一变成为了亚洲地区的霸主。
狭小的领土面积,庞大的人口压力,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根深蒂固的对外扩张思想共同催生出了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坚定了清政府灭亡的道路。
同时,这场战争改变了远东列强的力量对比,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使的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清政府国力一落千丈,掀起了世界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