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可以从年分成两半,前半部分属于没落的大清王朝。
道光驾崩后,爱新觉罗家连出咸丰,同治,光绪三个短命皇帝,三人加起来才跟乾隆皇帝活得一样长。三个短命皇帝执政时期基本毫无作为,导致皇权旁落,能掌控朝野,左右时局的人只有慈禧太后。
跟衰落的大清朝相对的,中国南方的汉人官僚趁战乱崛起,事实上掌握了中国半壁江山。他们把兵权,财权,人事都捏在手里,曾,左,李,张等人在晚清时局里举足轻重。其中李鸿章因为主持洋务,操办海军,出使西洋,在国际上名声最大。
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的“练军”大败,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大战日军,最后接连惨败,北洋水师全灭,淮军一败涂地。打完败仗后,李鸿章作为大清全权代表去日本议和签订合约,结果却险些赔上性命。
中日谈判正在焦灼期间,李鸿章被日本“愤青”偷袭,一枪打中面颊,差点小命不保。此案引爆了全世界报纸的头条,欧洲列强纷纷关切。网络上传言,李鸿章被枪击后惊动欧洲,而日本人因为这一发子弹,减去了1亿两白银的赔款,使马关条约赔款降为2亿。
一颗子弹价值1亿两白银!李中堂的面子确实是很大。李鸿章是怎么遇刺的?中日之间的战争为什么吸引了西方人的目光?他挨的这颗子弹真的价值1亿两白银吗?
一、甲午战争,日本胃口之大看呆列强
在历史书上,中日甲午战争的地位并不是很重,和第1,第2次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列,是列强蚕食中国的战争之一。但其实放在晚清70年的时局之中,甲午战争绝对是决定大清朝命运的一战,也是改变中国形象,让列强群起瓜分中国的导火索。
甲午战争前的大清还是个“体面人”,虽然曾经挨过揍,但依然是东亚的龙头老大,经过“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后,大清也是表面上的世界大国之一。结果日本人用一场战争掀起了清朝的底裤,白银堆砌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百战之师”淮军也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末期,日本人威胁要打下大清首都北京,清朝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风。李鸿章也是主和派,他是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接过权柄后命令他负责对日谈判。
甲午战争虽然爆发在东亚,但是欧洲人随时随地盯着战况,英,法,德,俄,美都派了观察员来到中国,各国公使也在频繁活动于中日之间。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下达的命令,两军可能的动向,都用电报传回欧洲。
当年春,日本人对清朝狮子大开口时,西方人也惊讶了。
日本的胃口比英,法,俄,德,美等国加起来还大,不仅赔款是以前的几十倍,还要直接从中国内陆“汉地十八省”割地。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海边的下关市,看着中日两国如何博弈。
二、一颗“愤青”子弹,险些击沉日本
日本人拟定的《马关条约》是:赔款3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台湾,澎湖,并开4口通商。3亿两白银这个数字让李鸿章吓了一跳,以前西方都是几百万两军费,日本一开口就是3亿,比整个大清国的收入还多,李鸿章一直要求减少数字,但是日本不允许。
就在谈判焦灼时,一位日本愤青突然出现了,打乱了中日两国的部署。
这位青年叫做小山丰太郎,是个日本没落贵族,父亲是日本议会的议员,本人则是个激进的军国主义者。小山丰太郎堪称“日本愤青”,他对甲午战争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