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年,英法两国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3、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增加赔款数量。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纲领不切实际,也无法解决腐败问题;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第4课洋务运动1、核心口号:“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求富”(创办民用企业)2、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清政府在新疆建行省。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科学化。三“化”实现任何一“化”都可以说这个国家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三“化”都实现,可以说这个国家实现了近代化。)4、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史称“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2、《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6课戊戌变法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2、领头人:康有为、梁启超。3、变法的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阻挠和破坏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帝、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1、口号:扶清灭洋。2、主要内容:①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从此成为了洋人的朝廷);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总理:孙中山2.机关报:《民报》3.“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第9课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1、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一律平等;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3、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4、反对以儒家文化为首的封建文化(鲁迅《狂人日记》)5、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6、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所有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简化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示威游行。代表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口号)。3、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2、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共一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中共二大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5课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1、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内容: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原本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了。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2、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3、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1)召开时间:年(2)意义: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⑥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结束。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年9月18日。2、地点:沈阳。3、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局部抗战也从此开始。4、在东北坚持抗战的代表人物:杨靖宇。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请愿遭到军警镇压,史称“一二·九运动”。三、西安事变1、年12月12日(民国25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之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2、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1、年7月7日,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遭拒,之后进攻宛平城。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2、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二、淞沪会战1、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四、南京大屠杀1、时间: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中国军民被屠杀人数:超过30万人。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1、指挥官:李宗仁2、结果:日军被迫撤退二、保卫大武汉(武汉曾经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又因地理位置重要,故称“大武汉”。)1、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2、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三、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平型关大捷1、中国军队:林彪率领的一一五师2、地位: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三、百团大战(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1、地点:华北2、中国军队: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3、百团大战的地位: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军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二、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抗战最终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23课内战爆发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年9月,发动辽沈战役,最终解放了东北全境。2、年11月淮海战役,最终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歼敌最多)3、年11月发起平津战役,傅作义最终投降,北平和平解放。4、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5、渡江战役: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加上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保护工商业,奖励实业发展,发展实业的热潮出现。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5、一战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加上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总体落后。具体体现在: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7、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8、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同文馆)。2、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创办了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3、年,清政府决定从年开始废除八股文。4、年,清政府一律废除科举考试;5、商务印书馆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6、《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7、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8、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