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请转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来了!

主要措施有哪些呢?

......

应知应会相关问答来了

一起学习知晓吧

目前疫情防控总体思路是什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四个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坚持“两个相结合”(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坚持科学、精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版优化调整的背景是什么?

根据国内外新冠病毒研究进展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传播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

此次优化调整,不是对防控工作的放松,而是对精准防控的专业技术性提出更高要求!

常态化防控篇

新冠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有哪些?

现有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重症和死亡仍有效,鼓励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应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戴口罩、“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场所和机构包括哪些?

重点场所:对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园区,农贸(集贸)市场,酒吧、KTV等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月子中心、美容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美术馆、棋牌室、封闭游船,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会议中心、宗教活动场所等等。重点机构: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地等。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场所和机构注意哪些问题?

1.落实场所、单位主体责任,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2.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登记,对进入人员进行测温、核验健康码、行程码,正常者方可进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建立人员台账,确保“应检尽检”。

3.尽可能减少大型会议、培训等活动,严格控制人流密度,设置“1米线”,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5.加强对重点区域、公用设备设施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处置。

6.在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等场所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7.倡导食堂采取分餐、错峰用餐,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8.改善工作人员宿舍或临时居所的居住环境和卫生设施,使用面积不低于4m2/人。9.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工作人员健康培训,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个人卫生。外来人员戴口罩。10.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人群有哪些?

重点场所和重点机构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或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其中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环卫工人、保安、保洁员,口岸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有本土疫情区域的援建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流浪乞讨人员、零散装修与建设施工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高风险区人员原则上不来返兰,特殊情况确需入兰的,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和隔离管控措施;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直辖市为乡镇、街道)的其他地区(即低风险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人员,要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在第一落点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他低风险区来返人员无需报告。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实行第一落点免费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对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管控措施有哪些?

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采取7天集中隔离;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实施“三天两检”,纳入社区管理,严格落实“四不得”,即: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同住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点对点”上下班,72小时内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均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陆路口岸城市包括哪些?(9省59地)

①吉林省(1地)珲春市。

②黑龙江省(10地)绥芬河市、东宁市、抚远市、同江市、密山市、饶河县、嘉荫县、萝北县、爱辉区、逊克县。

③内蒙古自治区(10地)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含扎赉诺尔区)、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阿尔山市、东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拉特中旗、额济纳旗。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地)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城地区塔城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⑤西藏自治区(3地)吉隆县、聂拉木县、普兰县。

⑥云南省(19地)腾冲市、金平县、河口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江城县、孟连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泸水市、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8地)那坡县、靖西市、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东兴市、防城区、大新县。

⑧辽宁省(1地)丹东市。

⑨甘肃省(1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入境人员管控措施有哪些?

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在第一入境地隔离时间不足10天,入丰后补足10天。对在第一入境地集中隔离期满人员,全程指导,来唐后专人专车“点对点”闭环接返。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要向包联人员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1.适当进行抽样检测。在进口冷链食品与境内人员首次接触前消毒处理,避免消毒对食品产生污染,避免重复消毒。具体工作按照《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号)要求执行。2.进口冷链食品入境量较大的口岸城市要建设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统一消毒检测。严格进口冷链食品境内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进货查验、食品安全自查、追溯管理、人员管理、索取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毒证明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贮存场所、生产加工设备等清洁消毒。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具体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号)要求执行。

进口非冷链物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根据进口非冷链物品来源国家(地区)疫情、物品类别和特征、运输方式和时长、装卸方式等,研判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的风险等级,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避免重复消毒和增加不必要作业环节。

常态化防控下的多渠道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包括哪些监测内容?

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2.风险职业人群监测

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业期间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执行“X+7”,即X天封闭管理作业+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3.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

4.社区管理人群监测

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6.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

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加工、运输、存储等场所适当开展抽样环境检测;对口岸中来自高风险国家和低温运输环境的进口货物及其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和货物存放场所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增加检测频次和抽样数量。对城市中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大型海运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可定期开展污水监测。

应急管控篇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后的上报流程是什么?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定医院治疗,初筛阳性人员信息不对外发布。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后如何管控?

单管初筛阳性: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边管控边调查,将初筛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场所管理(如定点医疗机构的观察室)。

混管初筛阳性:对所有混检人员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安排采样人员上门复核;

所有人核酸结果阴性,排除并解除就地隔离措施;如发现阳性,其余核酸检测阴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密切接触者。

聚集性疫情指的是什么?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发生疫情后,对疫情信息公布有何要求?

联防联控机制于5小时内发布疫情、风险区域等相关信息,疫情信息应以网络直报数据为准,不得晚于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建立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

发生疫情后,流调工作如何开展?

成立现场流调专班,明确三公(工)融合机制,实现阳性人员复核确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个案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病例数少、未发生社区持续传播的,开展精准流调;当社区持续传播,且社区已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实行封管控措施管理,流调重点调整为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等;对封管控之外人员中出现的感染者及当疫情处于收尾阶段的新发感染者,进行详细精准流调。

疫情发生后,溯源工作如何开展?

针对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迅速开展溯源调查,坚持人、物、环境同查,优先排查“人传”的来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核酸筛查、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综合研判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传播链关系。对有证据提示物品、环境是传染源的,应采用先封控、再采样、后消毒的方式,避免证据丢失。

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员如何判定和管理?

对于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密切接触者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第1、2、3、5、7、10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等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判定为密接的密接,实施7天居家隔离,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实行“三天两检”。

高、中、低风险区域是如何划定、管控、降级的?

疫情发生后,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中风险区执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低风险区执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人员离开唐山市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区实施管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区;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发生疫情后,核酸检测工作如何开展?

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涉及的自然村、涉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所在县城,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疫情波及多个乡镇时,可扩大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

抗原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病毒的抗原,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病毒的基因,而抗原为病毒的外壳,可以更容易地被检测到。抗原检测是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的补充手段,更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差。核酸检测更复杂,获取结果时间长,但敏感性更高。

抗原检测结果能否取代核酸检测结果?

不能,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应当首选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抗原检测阳性的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哪些人适用抗原检测?

共三类人群。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集中隔离场所如何选择并管理?

按照常住人口60间/万人口的比例储备足够的集中隔离房间,按照“三区两通道”,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的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组织院感防控等领域专家评估合格后方可启用。严格做到单人单间,防范交叉感染。人员解除隔离时,需对“人、物、环境”同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经确认符合解除隔离条件后,集中隔离点为隔离对象出具最新核酸检测结果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告知书》。

人员转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现后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立即转运至定医院进行治疗或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安排专用车辆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坚决杜绝将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转运。转运过程中做到有序就座,控制同车人员数量,尽量保持间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与居家健康监测有何不同?

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均需及时掌握管控对象信息并下发告知书,并按“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登记造册,每日早晚两次收集体温、症状等信息,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处置。社区管理人员与其接触需穿戴一次性工作帽、KN95/N95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保持1米以上距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指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密接的密接、中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居家隔离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单独或单间居住,本人及同住人员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居家隔离对象在离开隔离房间或必须与家庭成员接触时,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医等外出须审批并由负压急救车转运。同住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查看其住所是否满足居家隔离条件,每天对居住楼层走道、楼梯消毒,按时上门核酸采样,定期抽查是否外出或按时进行核酸检测等。居家健康监测对象指完成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就医等必需外出时须报告社区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出院(舱)后的复阳人员如何管理?

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或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应当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Ct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Ct值<35,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如Ct值≥35,无需追踪和管控密切接触者;如Ct值<35,应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对核酸检测阳性物品及接触人群如何处置?

发现阳性物品后,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消毒,对工作区域消毒。对检出阳性的冷链食品,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有关要求进行处置。向阳性物品来源地与同批次物品流向地通报信息。对接触同批次阳性物品的从业人员进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其中接触频次较高的从业人员采取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疫情发生后,消毒工作如何开展?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方舱)、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中高风险区等实施封管控措施区域内,重点对小区楼栋、防疫物资保障场所(点)等区域环境开展预防性消毒。疫源地终末消毒应开展现场消毒过程评价,医院关舱、隔离点结束时的最后一次消毒,需要开展消毒效果评价。

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服务如何开展?

建立完善由市级设立心理专班、医院医院设立心理专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专干的心理干预“三专”服务网络,提前制定受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干预方案。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力度,对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

发生疫情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等重点环节如何防控?

重点人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和闭环作业后的管控措施。

重点机构、重点场所要严格做好所有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日报告”“零报告”,严格查验进入人员体温、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增加宿舍、卫生间等小型密闭公共空间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频次(每天至少两次)。重点场所可缩短营业时间,按照正常客流量50%的标准控制人流密度,避免举办促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大型会议和培训等措施。医疗机构住院区、养老院、监管场所、高等学校、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等可实行封闭管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可停止线下授课。无外窗或自然通风条件的办公室和客房,处于地下室的商场、超市、食堂、健身房,封闭游船、洗浴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和商品展销场所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应暂停营业。

药品如何监测?

疫情出现后,药店应对购买感冒、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将信息推送属地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

来源:综合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