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门洞开
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古中国的大门,自此古中国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西方列强纷纷加入,开始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浪潮。
东瀛跳梁小丑亦加入其行列,通过明治维新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而清政府依旧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裱糊匠李鸿章对着满目疮痍的只会修修补补。
两个人注定会将祖国带向不同的道路,李鸿章曾经和伊藤博文在改革之前见过面,伊藤博文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是李鸿章,我不一定做得比李鸿章好;如果李鸿章是我,一定做得比我好。
而李鸿章本人给出的借口: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
02交锋失败
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是结局是五马分尸。而我们的裱糊匠李鸿章在晚清有着“不倒翁”之称,可见其将千年以来积累的官场文化玩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改革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李鸿章岂能做这种事情而惹得老佛爷不开心?聪明如他,深谙此中道理,民族大义在他心目没有达到凌驾一切的地步,他国欺负我们,他会勃然大怒,不过是因为天朝上国的威严遭到损害。
而在伊藤博文的心目中,摆脱国家困境,使得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是他唯一的目的。改革派西乡隆盛被保守派杀害的也能使得他放弃,在做出选择前,他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他确信自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换做李鸿章,他大概率会退后一步。
明治天皇为推进改革,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自己为榜样,率先缩减日常开支,在他的带领下全民节衣缩食,目的就是购买一艘德国生产的海上军舰。
反观清政府,慈禧老佛爷为庆祝自己六十大寿,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为自己颐养天年修建了颐和园。
双方的胜负其实已经事先注定,只是那时候双方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向来以中华为敌的东瀛人暗中筹谋的计划是以朝鲜为跳板占据大清王朝。
只是东瀛根本入不了李鸿章的法眼,北洋水师的实力稳居亚洲第一,东瀛小国,岂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他错了,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大清王朝绵长的海岸线再也没有海军,至此形成有海无防,任人宰割的局面。
03交锋失败
伊藤博文面对着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清政府,放肆地笑出了声音,地图上一座被称为台湾的岛屿落入他的眼中,他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个岛屿就要属于日本!
其次,他内心默念了几遍决定索要的白银数额:2亿两白银。
他忘不掉李鸿章当年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姿态,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他喜欢这样的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好比多年的小弟熬成大哥,大哥沦为自己的手下。
羞辱大哥是小弟们终生的夙愿,一旦成为现实,定然会无所不用其极。
伊藤博文面对着姗姗来迟的李鸿章,嘴角露出一抹看起来温暖,实则寒冷入骨髓的笑容。
他说道:“中堂大人此来,只可做两种回答:允许,或不允许。”
李鸿章后背发凉,但多年的官场生涯使得他很快调整状态,他佯装淡定地回道:“难不成连丝毫的退让都没有?”
李鸿章保持着最后的倔强,此时他已七十有三,而伊藤博文不过才五十五岁,按照仕宦生涯来讲,他不过是一个晚辈,他自认自己都对付这样一个晚辈。
却不知两个人在身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代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一个代表的是落后的封建官僚。两个的所处的地位和眼界就已注定谈判的走向。
伊藤博文面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你们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
这样煎熬的对话一共持续了5次,李鸿章在第3次谈判途中甚至遭到日本青年的暗杀,他的脸部从此多了一处他一辈子引以为耻的伤疤。
伊藤博文的条件还是没有丝毫更改:赔偿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岛。
就银两而言,数目过大,他说道:“可否分期付款,减免利息?”
伊藤博文轻声反驳道:“中堂大人言外之意,是为不允吗?”
李鸿章默然,背后渗出一片冷汗,纵横宦海多年,他从未遭遇过如此奇耻大辱,他解释道:“就像养孩子,既想让他成长,又不给他喂养乳汁,一味地让让你产出,最终的结果无益于竭泽而渔。”
伊藤博文又是一句:“我没在和你商量,是在下达通知。”
李鸿章这一句谈判失败,接下来就是宝岛台湾的去向,李鸿章说:“日本未曾染指台湾,无辜抢占我岛屿,怕是蛮不讲理!”
伊藤博文早就做好完全的准备,他那么自信,使得年迈的李鸿章像一位被遗弃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谈判桌的另一头做着无奈而又愤怒的表情。
他说道:“我大日本军队深入山东各省,难不成这些地方尽归我国?”
李鸿章又说道:“阁下这样做,怕是西国会有意见。”
李鸿章不愧是谈判的高手,抬出西国来威胁日本,他以为凭此可以使伊藤博文罢手,结果却令他大跌眼球,伊藤博文说道:“沙俄占领清国黑龙江一代又作何解?”
李鸿章回道:“彼处荒凉,此处繁华,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回答等于是做困兽之斗,对于敌手而言,毫无杀伤力,就像一个被掐住脖子的幼童不停挥舞的手臂。
伊藤博文露出了轻蔑的笑容,他说道:“尺寸之地皆为清国,无分繁华和凄凉。”
此言一出,李鸿章眼角渗出两行热泪,他明白自己已然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一切在劫难逃。他暗暗发誓,终生不踏进日本国土,后来因为轮船换乘,必须要踏入日本国土时,他命令手下在甲板之间架起一块木板,以木板为桥梁,达到另外一艘帆船。
可是这一切有什么用呢?受过的伤害不会消失,而是会变成历史的伤疤时时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